荷锸死使埋,四郊多培塿。

荷锸死使埋,四郊多培塿。

荷锸(hè cāo)死使埋,四郊多培塿:用锹挖掘坟墓埋葬死者,四周的土地上多是堆积的土块和石头。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一个场景,表达了对死亡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执着。”荷锸”指的是手持锹的动作,”死使埋”则直接表达了要处理的是死者,而“四郊”则指的是墓地周围的土地,而“多培塿”则是强调了在墓地周围堆满了石砾、石块等杂物。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袁华的作品《次韵顾玉山感怀》。诗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中的“荷锸死使埋”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位老者手持锹,正在为死去的人挖掘坟墓。这一行为本身就蕴含了一种悲哀和无奈的情感,因为在古代社会,死亡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情。然而,这里的关键在于“荷锸”二字。它不仅仅是一个动作的描述,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四郊多培塿”进一步补充了这个场景的细节。这里的“四郊”指的是墓地周围的土地,而“多培塿”则意味着这些地方已经被人们挖得坑坑洼洼了。这种景象不禁让人感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此外,诗中的“值兹世浊恶,喧呶互纷揉”,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忧虑。他认为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里,人们纷纷扰扰,互相争斗,没有真正的安宁和幸福可言。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却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诗中的后半部分主要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达观了死生,放浪无何有”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死的豁达态度。他认为,既然人的生命有限,那么就应该放下执念,随遇而安。同时,“汎览经律论,一室仅如斗”则表明了他对于佛学的兴趣和探索。这里的“汎览”指的是广泛阅读,“经律论”则是指佛教的经典和理论。他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希望能够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而“蒲团竹匡床,趺坐各双肘”则描绘了他在家中静坐冥想的场景。这种生活方式既体现了他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也反映了他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诗中的“心如大圆镜,触处靡不受”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他认为自己的心境就像一面大圆镜一样,能够容纳一切事物。无论是荣辱得失,还是喜怒哀乐,都能够在他的心中得到平衡和化解。这种心态既体现了他对于人生的超然态度,也展示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袁华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他不仅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更注重内心世界的探索和修行。他的诗歌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