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之水,流弥弥。出昆仑,导熊耳。逾龙门,激吕梁,吾不知其几千里。
但见浊浪溷淈,东驰入海日夜去不已。奔湍水瀺灂,断岸石埼礒。
北风扬沙双目眯,一夫操舟众夫舣。长年百丈上急洪,十步趋前九步止。
蒲伏力争磨旋蚁,戏马台倾进履桥圯。芒砀云飞大风起,汉楚英雄俱已矣。
吾闻千年一清圣人生,圣人临御河当清。河之清,万方宁。
万方宁,歌升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河之水》。诗中描绘了黄河水流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下面逐句翻译并赏析:

  1. 河之水,流弥弥。出昆仑,导熊耳。逾龙门,激吕梁,吾不知其几千里。
    译文:河水奔腾不息,源头来自昆仑山脉,经过熊耳山后流向远方,越过龙门峡谷,激荡在吕梁山间。我无法知道它有多长。
    注释:这里用“弥弥”形容河水浩渺,流动不止。”昆仑”和”熊耳山”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地名,代表黄河的起点和流经的地形地貌。”龙门”和”吕梁山”是具体的地名,象征着黄河的壮美与险峻。”几千里”表示河流的长度之远。

  2. 但见浊浪溷淈,东驰入海日夜去不已。奔湍水瀺灂,断岸石埼礒。
    译文:只看见浑浊的波浪搅动着泥沙,向东奔腾流入大海,日夜不停。湍急的水流冲刷着河岸,岩石被冲刷得参差不齐。
    注释:”浊浪溷淈”描述了黄河的水色混浊,泥沙混杂。”奔湍”是指水流迅速湍急的样子。 “水瀺灂”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意思是水流像石头一样翻滚。”断岸石埼礒”描绘了河岸上岩石的破碎情况,反映出河水的力量之大。

  3. 北风扬沙双目眯,一夫操舟众夫舣。长年百丈上急洪,十步趋前九步止。
    译文:北风吹起漫天沙尘,眼睛都睁不开,一个男子划船,其他的人都靠岸停泊。常年在百丈的急流中航行,一步向前,一步就要停住。
    注释:这里的北风可能指的是黄河的北边,风大到足以让视线模糊。”扬起”和”眯”都描述了风力的强大。”一夫操舟”意味着只有一个人划船,而其他人则等待或休息。 “百丈”指的是水流湍急的地方。

  4. 蒲伏力争磨旋蚁,戏马台倾进履桥圯。芒砀云飞大风起,汉楚英雄俱已矣。
    译文:拼命搏斗试图阻止漩涡中的蚂蚁,戏马台倒塌导致进入履桥的路径被阻断。芒砀云飞扬,大风起,汉代和楚国的英雄都已逝去。
    注释:”蒲伏”可能是努力挣扎的动作。”争磨旋蚁”意味着在漩涡中挣扎。”戏马台”可能是某个地点的名字,”倾”是坍塌的意思。”汉楚英雄”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朝和楚国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因为历史的变迁而不再存在。

  5. 吾闻千年一清圣人生,圣人临御河当清。河之清,万方宁。
    译文:我曾听说,只有在千年一次的清明盛世,才有圣人来治理黄河使之清澈。黄河的水一旦清澈了,四方就会安宁。
    注释:”千年一清圣人生”可能是指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时代,才能有明君治理黄河使之清澈。”圣人临御河”意即圣人来统治这片区域。”万方宁”指的是整个国家或者地区都处于安定的状态。

  6. 万方宁,歌升平。
    译文:万方安宁,歌唱着升平。
    注释:这句话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通过描述黄河的壮丽景象和历史英雄的消逝,诗人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赞美。”万方宁”意味着整个国家或者地区都在安宁之中,而”歌升平”则是指人们欢唱太平盛世的景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