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遣何曾达,思惟亦是尘。
病翻为乐果,发在是愁因。
松老皆成佛,花清亦避人。
禅栖如窦许,色色可怡神。
【注释】
①“排遣”二句:意为排遣烦恼、杂思,也是被尘世的俗缘所困扰。何曾达(chán),没有达到。
②“病翻”二句:意为因病而发,又转为了忧愁。乐果,佛教语,指因因果报,苦乐自招,一切皆空。
③“松老”二句:意谓松树老了都成了佛,花清也躲避人了。松老,指古松之寿高。成佛,指参禅得道。
④“禅栖”二句:意为禅定如窦州许,各种境界都可怡神。禅栖,禅宗修行者居住之地,这里指禅林。色,这里指佛教中所说的五蕴。
【赏析】
《宿惠山寺僧房》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以宿惠山为题,通过僧人在山中修行的情景来表现自己遁迹尘寰,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首联写诗人宿于惠山僧房后的感受,排遣烦恼杂思,也是被尘世的俗缘所困扰。“何曾达,思惟亦是尘”,“何曾”即未曾,不曾。“达”,通达,明白。“思惟”犹思索、沉思。“尘”,世俗。
颔联写疾病反使人生起欢乐之感,发在则指头发。愁因,忧愁的原因。松老,指古松之寿高。成佛,指参禅得道。
颈联写松树老了都成了佛,花清也躲避人了。松老,指古松之寿高。成佛,指参禅得道。
末联写禅定如窦州许,各种境界都可怡神;色是佛教语,指五蕴,即色身、色受、色想、色行、识行五种心性。色色可怡神,意谓色色皆可怡神。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年间(760年),当时刘长卿应进士举不第而归隐故乡浔阳(今江西九江),与惠山为邻,所以写下这首诗寄给友人李端(字季兰)以相慰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