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大刚盈尺,山高也避尘。
时时闻戒定,法法遇贪嗔。
竹粉遗天女,松脂食道人。
南能休借阅,即汝是前身。
【注释】
佛:佛教;大刚:刚强,指坚贞不屈的节操。盈尺:满尺。山高:喻指道高,即道德高尚。也避尘:亦作“亦避尘”。语出《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吾之所以不能见、名、得者,以我知之故也。是谓无为。”后用以比喻避世隐居。时时闻:时常听到,形容佛教徒经常念诵经文,以修身养性。戒定:佛教用语,指禅定、戒律。贪嗔:佛教用语,指贪欲和嗔怒。竹粉:指佛教中用来供养的竹子粉末。遗天女:遗留下来供天女享用。松脂:佛教中用作供品的松木树脂,也称为“檀香”。食道人:供僧侣食用的粮食或食物。南能休借阅:指佛陀(释迦牟尼)自己修行,不必向他人借用经文来诵读。前身:前世,前世的化身。
【赏析】
此诗写一位佛教徒虔诚修行的生活。首句用佛家语说,这位僧人的佛骨像刚刚盈尺,但道行却很高,能够避开尘世的喧嚣,表明他虽身体瘦小,而精神却异常充实。次句进一步描绘他的修行生活。他时时听闻佛法,常念经书以求戒法的修炼;又因法门众多,所以遇到种种烦恼时,便发露心声,以期克服贪瞋痴等烦恼。第三句写僧人日常生活的清苦。他用竹林中的纤维制成粉末供佛,又用松树的树脂供僧侣食用。最后一句写僧人们对佛的崇敬。他们认为佛陀就是他们的前生身。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向往和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