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谓晴川阁,同时失此人。
龙门吾有意,鱼服尔何神。
封事惊来草,除书怪积薪。
和光古有语,好得耐风尘。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赴蜀途中遇沈介庵,因感其久别重逢而写下的送别诗。首联“不谓晴川阁,同时失此人”二句,点明题意。晴川阁,即晴川阁,唐僖宗时所建。据《旧唐书·僖宗纪》载:“乾符二年,以蜀郡县皆为藩臣所据,遂置晴川、连云二阁于成都。”沈介庵此时已归顺朝廷。诗人与沈介庵久别重逢,自然不胜欣喜。然而,就在此时,沈介庵却不幸离世,令诗人痛惜不已。
颔联“龙门吾有意,鱼服尔何神”二句,表达了诗人对沈介庵的怀念之情。龙门,即龙门山,位于四川奉节县东,长江与大江交汇处。龙门,又名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诗人通过“龙门吾有意”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沈介庵深厚的情谊和对其才华的认可。而“鱼服尔何神”一句,则是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赞美了沈介庵的才学和气质,仿佛他是一位神采飞扬的游侠儿。
颈联“封事惊来草,除书怪积薪”二句,描绘了诗人与沈介庵离别时的情境。封事,指皇帝颁发的诏书;除书,即除授官职的文书。两句诗通过描绘诗人接到诏命后的心情波动和封事、除书的堆积如薪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去的沈介庵的不舍之情。
尾联“和光古有语,好得耐风尘”二句,表达了诗人对沈介庵的祝愿和期望。和光,即和光同尘,比喻为人低调谦逊。这一句诗借用古人之言,表达了诗人对沈介庵的期望:希望你能够低调做人,保持一颗平常心,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适应环境,不受外界干扰。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沈介庵的怀念之情,又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