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帢生蕉屦,知君亦悼亡。
忧时心耿耿,学道鬓苍苍。
老衲同三昧,稚儿守一床。
所惭不共隐,魂魄滞他方。

沧洲逢瞿太虚运使问及近事偶题

白帢生蕉屦,知君亦悼亡。

忧时心耿耿,学道鬓苍苍。

老衲同三昧,稚儿守一床。

所惭不共隐,魂魄滞他方。

注释:

  • 诗句1:“白帢生蕉履”:描述自己穿着白色帽子和生着蕉叶的鞋子。
  • 诗句2:“知君亦悼亡”:表示知道对方也因失去亲人而悲伤。
  • 诗句3:“忧时心耿耿”:形容内心忧虑,心情沉重。
  • 诗句4:“学道鬓苍苍”:表示学习道家道理,使得头发变白。
  • 诗句5:“老衲同三昧”:形容自己像僧人一样修行,达到了一种境界。
  • 诗句6:“稚儿守一床”:描述小孩子守着一个小床,可能是指孩子的纯真和简单。
  • 诗句7:“所惭不共隐”:表示自己感到惭愧,因为不能和他们一起隐居。
  • 诗句8:“魂魄滞他方”:表示自己的魂魄被束缚在其他地方,无法自由地回到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瞿太虚运使在沧洲(即今浙江湖州)遇见作者后,询问关于近况的一首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关注和内心的忧虑,同时也体现了他的道家思想。诗中的“忧时心耿耿”、“学道鬓苍苍”等词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以及对道家思想的认同。最后一句“所惭不共隐”,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不能与朋友们一同隐居生活的遗憾。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内涵丰富,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