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番石上听歌唇,转眼杨花一纪春。
座客十来消却五,更无一个六旬人。
【注释】
游石洲:在杭州西湖的孤山,有“三潭印月”景点。
三番石上听歌唇:指白居易《琵琶行》中“三弄兮手从容,芙蓉旌旗红似雾”,意即在石头上弹琵琶时,手的动作很从容,好像在舞动着红色的旌旗似的,而歌声则像雾一样弥漫开去。
转眼杨花一纪春:转眼间春天已经过了一年了。杨花是柳絮的意思,这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座客十来消却五:指客人只有十来人,但能喝得掉五斗酒的却没有一个。
更无一个六旬人:没有一个人活到六十岁。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间,游览孤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描写诗人与友人同游孤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易逝、人事沧桑的感叹。
首联写诗人在三潭印月旁听到弹拨琵琶声,仿佛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弹奏。这女子的手姿优美,歌声悠扬,仿佛在云雾之中飘荡。
颔联写诗人看到在座的朋友们都喝得大醉,只有几个年轻人还在饮酒。诗人感叹说,这些年轻人都是些少年老成之人,没有一个能够长寿到六十岁。
颈联写诗人感慨地说,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之间春天就过去了整整一年。这里的“杨花”一词,既形容了杨柳的繁花,又暗指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尾联写诗人感慨地说,在座的朋友们虽然都很年轻,但没有一个能够活到六十岁。这里的“六旬人”指的是六十岁的老者。诗人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生命的易逝和世事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