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抱一编,形神俱焦瘁。
眼涩如有沙,舌乾无厚味。
国本既艰危,臣也难为退。
余时官闲局,弟也负书至。
每当聚首时,言必穷幽邃。
毒语攻沉疴,当机无回避。
俱悟昔时非,驰马歇狂辔。
净侣偕数人,结期向北寺。
下直即停车,六时声如沸。
合掌化如来,白毫与青髻。
东林十八贤,高举标奇致。
披此尘劳衣,缚人如鸟罻。
便欲脱簪绂,指彼青山誓。
或假或休沐,次第作𡹙计。
余也先群飞,入山选幽翠。
结茆四五间,日日眄归帜。
梦魂总不及,逝也一交臂。
严亲头触石,聚哭空里肆。
海内学道人,千里缄酸泪。
弟也冒雪行,十日走枭骑。
不忍见京华,何况旧邸第。
寡妇一屋声,天地为阴曀。
立后以祈年,殷哀方小替。
传闻四月终,白旐出淮泗。
余也偕诸衲,奔帆如云驶。
念公闻我来,追至寻阳际。

【赏析】

本诗是诗人写给大兄的一封书信,信中抒发了他与亲人久别思归的情怀。

第一首,“日夜抱一编,形神俱焦瘁。眼涩如有沙,舌乾无厚味。”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日夜抱着一卷书,精神疲倦,眼睛干涩如砂,舌头没有滋味,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第二首,“国本既艰危,臣也难为退。余时官闲局,弟也负书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候,他作为臣子难以退却,而弟弟则背着书而来,表达出他对弟弟深深的牵挂。

第三首,“毒语攻沉疴,当机无回避。俱悟昔时非,驰马歇狂辔。”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和悔悟,他明白自己过去的行为是错误的,应该立即停止这种行为。

第四首,“净侣偕数人,结期向北寺。下直即停车,六时声如沸。”这两句描述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情景,他们在北寺聚会,下车后立即停车,声音如沸腾的水。

第五首,“合掌化如来,白毫与青髻。”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向佛的形象,他的手掌合十,如同佛祖一样庄严。

第六首,“东林十八贤,高举标奇致。披此尘劳衣,缚人如鸟罻。”这两句赞美了东林十八贤的崇高品质,他们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第七首,“便欲脱簪绂,指彼青山誓。”这两句表明了诗人的决心,他想要摆脱束缚,去追求自由的生活。

第八首,“或假或休沐,次第作𡹙计。余也先群飞,入山选幽翠。”这两句话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有时候休息,有时候出行寻找美丽的风景。

第九首,“结茆四五间,日日眄归帜。”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生活,他建了几间茅屋,每天看着回家的路。

第十首,“梦魂总不及,逝也一交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他梦见亲人总是不能相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去。

第十一首,“严亲头触石,聚哭空里肆。”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家宴场景,他的父亲头部被石头撞击,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哭泣。

第十二首,“海内学道人,千里缄酸泪。”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他听到远方的家人传来的消息,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第十三首,“弟也冒雪行,十日走枭骑。”这两句描述了弟弟冒着严寒前行的情况,他步行了十天才能到达目的地。

第十四首,“不忍见京华,何况旧邸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他不忍心看到京城的繁华景象,更不愿意回到旧宅。

第十五首,“寡妇一屋声,天地为阴曀。”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生活,他独自一人住在一间屋子里,周围都是哭声。

第十六首,“立后以祈年,殷哀方小替。”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忧虑,他希望家族能够度过难关,迎来新的希望。

第十七首,“传闻四月终,白旐出淮泗。”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听到的消息,他听到有人带着丧旗离开了淮河以北的地方。

第十八首,“余也偕诸衲,奔帆如云驶。”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和朋友一起出游的情景,他们乘坐着船帆如同云朵一般飘动。

最后一首未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