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好骏马,俗以为不韵。
头陀手铦戈,标格乃白俊。
将军起马上,铁腕风雷迅。
朝踏雪山冰,夜眠青冢磷。
豁然悟无生,心花见锋刃。
辟如担夫争,见者笔意进。
关捩偶相触,石火不容瞬。
归来读诗书,如暗得灯烬。
堂堂三圣人,同宗偶异胤。
刻影求飞鸿,雾耶自生晕。
白水涌冰轮,千江同一印。
【注释】
- 三教堂:即三圣庙,位于北京昌平区。
- 支公好骏马:支遁(317年-366年),字道林,晋朝著名僧人,喜欢马匹。
- 俗以为不韵:世俗人认为他的诗不押韵。
- 头陀手铦戈:头陀,梵语的音译,意为“行者”,也指修行者。头陀手铦戈,意为修行者手持利器。
- 标格乃白俊:其风格如同白马一般纯洁俊美。
- 将军起马上:将军骑马上阵。
- 铁腕风雷迅:将军手握铁腕,如雷霆般迅速。
- 朝踏雪山冰,夜眠青冢磷:早上踏过雪山上的冰雪,夜晚则安睡在青冢之间。
- 豁然悟无生,心花见锋刃:突然明白生命的空幻,心灵仿佛见到锋利的刀刃。
- 辟如担夫争,见者笔意进:这就像人们在争夺担夫时一样,旁人的笔墨都因此变得生动起来。
- 关捩偶相触,石火不容瞬:关键的部分偶然被触动,时间就像石火一样短暂。
- 归来读诗书,如暗得灯烬:回到书房里读诗书,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到一盏明灯。
- 堂堂三圣人,同宗偶异胤:三位伟大的圣人,他们的血统虽同,但各有特点。
- 刻影求飞鸿,雾耶自生晕:试图用刻影来捕捉飞鸿的影像,但雾气却使得影子产生了模糊。
- 白水涌冰轮,千江同一印:清澈的水涌出月亮的影子,千条江河汇聚成一面镜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对古代僧人支遁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对佛法真谛的探求。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禅意。以下是对每一联的解释:
第一联:“三教堂诗为杜总戎日章”
这一联表明了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身份。三教堂是佛教寺庙,而杜日章是当时著名的佛教僧侣。这里可能是在描述杜日章在三教堂创作的诗歌。
第二联:“支公好骏马,俗以为不韵。”
这一联描述了支公(支遁)的性格和喜好。他喜欢骏马,但在世俗的眼光中,他的诗并不符合韵律要求。这可能是在讽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与众不同。
第三联:“头陀手铦戈,标格乃白俊。”
这一联描绘了头陀(修行者)的形象,他们手持利器,表现出纯洁和俊美的特质。这里的“白俊”可能是在形容头陀的精神风貌。
第四联:“将军起马上,铁腕风雷迅。”
这一联描绘了将军的形象,他骑上战马,手握如铁般的手腕,行动迅猛如同雷霆。这里可能是在比喻将军的英勇和果断。
第五联:“朝踏雪山冰,夜眠青冢磷。”
这一联描绘了将军在战争中的艰苦生活。他早上踩过雪山上的冰雪,夜晚则安睡在青冢之间。这里的“青冢磷”可能是在形容青冢的美丽和寂静。
第六联:“豁然悟无生,心花见锋刃。”
这一联描绘了将军在战争中的觉悟。他突然明白生命的空幻,心灵仿佛见到锋利的刀刃。这里的“锋刃”可能是在形容心灵的锐利和敏锐。
第七联:“辟如担夫争,见者笔意进。”
这一联描绘了人们争夺担夫时的激烈场面,旁人的笔墨也因此变得生动起来。这里的“笔意进”可能是在形容文人墨客的才情和创造力。
第八联:“关捩偶相触,石火不容瞬。”
这一联描绘了关键之处偶然被触动的情景,时间就像石火一样短暂。这里的“石火”可能是在形容时间的宝贵和短暂。
第九联:“归来读诗书,如暗得灯烬。”
这一联描绘了回到书房里读诗书的情景。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到一盏明灯一样,让人感到温暖和安慰。这里的“灯烬”可能是在形容书房中的灯火和温暖。
第十联:“堂堂三圣人,同宗偶异胤。”
这一联描绘了三位伟大的圣人,他们的血统虽同,但各有特点。这里的“同宗偶异胤”可能是在形容圣人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第十一联:“刻影求飞鸿,雾耶自生晕。”
这一联描绘了试图用刻影来捕捉飞鸿的影像,但雾气却使得影子产生了模糊。这里的“雾耶自生晕”可能是在形容云雾中的景色和氛围。
第十二联:“白水涌冰轮,千江同一印。”
这一联描绘了清澈的水涌出月亮的影子,千条江河汇聚成一面镜子。这里的“千江同一印”可能是在形容江河的汇合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