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谗犹可忏,舌惺岂不悔。
佞鬼亦相容,始知佛如海。
至今篱落下,不忍种兰茝。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靳尚祠》。
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
- 骨谗犹可忏,舌惺岂不悔。
- “骨谗”指的是被诬陷或诽谤的真相如同骨骼一样清晰可见。”犹可忏”意味着尽管知道真相,但仍然愿意去反省和道歉。”舌惺”则是指说话不清或言辞不准确。”岂不悔”表示对这种不准确的言辞感到后悔。
- 佞鬼亦相容,始知佛如海。
- “佞鬼”指的是那些为了利益而奉承拍马的人。”相容”表示这些人的存在并不妨碍其他人的生活或工作。这里的”海”可能象征着包容、宽容或者无限的可能性。
- 至今篱落下,不忍种兰茝。
- “篱落”在这里可能是指一个简陋的环境或背景。”种兰茝”指的是种植兰花和芷草,这是一种高雅的植物,常用来比喻高尚的品质或情操。这里表达了对于这种高雅品质的欣赏,但同时也因为环境的简陋而感到不忍心去做这样的事情。
接下来是对诗句的赏析:
- 第一句”骨谗犹可忏,舌惺岂不悔”,表现了作者面对诽谤时的反思和忏悔之情。即使知道真相,但仍然愿意去反省和道歉,展现了他的宽容和大度。
- 第二句”佞鬼亦相容,始知佛如海”,揭示了世间复杂多变的现实,即使是那些为了利益而奉承拍马的人,也能被理解和包容。这体现了作者对于宽容和理解的深刻理解。
- 第三句”至今篱落下,不忍种兰茝”,反映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环境的限制和无奈。这里的”篱落”和”兰茝”都象征着美好与高洁,但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这首诗通过对骨谗、佞鬼和兰茝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美好品质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