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如霜气如虎,栏杆十路挞生虏。
手挈头颅百颗归,不曾半粒食官府。
而今老来无气力,县家明文防镰贼。
空房夜雨刀瘢寒,儿孙骄呆去不得。
【注释】
①模上人:诗人的朋友。
②霜气虎:形容头发白得像雪一样。
③挞生虏:指杀敌有功,被赏赐金帛。
④官府:官署。
⑤县家明文:指县令的告示,严禁私斗。
⑥骄呆:娇嫩、懒惰。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诗人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当时,唐朝与吐蕃战争频繁,边境战事不断。这首诗描写一位为国立功的战士回家后的悲凉生活。诗的前半部分歌颂他英勇杀贼,后半部分写他老无所依的悲惨处境。
首句“头发如霜气如虎”,以夸张手法写其勇猛,用“霜”字形容他的鬓发白得像秋天的霜,用“虎”字形容他杀敌时勇猛无比。这两句写出了他的外貌特征。次句“栏杆十路挞生虏”,写他在战斗中勇往直前,杀得敌人落花流水,有十条道可走,但都被他一一击退。这两句写出了他在战场上威震敌胆的形象。第三句“手挈头颅百颗归”,写他从敌人的尸堆中捡回许多战利品,其中有一百多颗人的头。这一句表现了他杀敌立功的功绩。最后三句“不曾半粒食官府”,说他从不进官府吃一顿饱饭,因为官府禁止私人械斗;“空房夜雨刀瘢寒”,说他住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夜里听着屋外的风雨声,感到十分凄凉;“儿孙骄呆去不得”,说他的子孙都娇生惯养,不劳动,不能像自己当年那样去打敌人,只能眼看着自己的家业败落。整首诗从赞颂到惋惜,情感跌宕起伏,表达了对这位老英雄的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