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岩幻出支公面,瘦壁玲珑点葱茜。
百年一室锁青烟,涧石霜松几回变。
师言少日住西山,南内风光眼曾见。
武皇七年四月时,搭衣曾上戒坛殿。
白头等死入名山,四十三年若流电。
榔梅插得大十围,又见曾孙头似霰。
夜深屈指数朝贤,青山阅人如邮传。
元美伯玉今在无,可惜聪明死编撰。
虎耳岩逢不二和尚
幽深的岩中幻化出支公(即支遁)的面目,瘦壁如玉玲珑剔透,点染着葱翠茜红。
百年一室锁青烟,涧石霜松几回变换。
少时住在西山的师言,曾见过南内风光。
武皇七年四月,他上山搭衣戒坛殿。
白头等死入名山,四十三年若流水。
榔梅插得大十围,又见曾孙头似霰。
夜深屈指算朝贤,青山阅人如邮传。
元美伯玉今无有,可惜聪明死编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创作的一首题画诗。它描绘了一幅风景如画的图画:虎耳岩中的不二和尚,身姿挺拔,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画面中,瘦削的山峰如同玉石般晶莹剔透,山上的葱绿与山脚下的霜白交相辉映。画面中还出现了一个身影,那就是曾住过这里的和尚,他曾在山顶搭起衣服,登上戒坛殿,观赏过南内风光。然而岁月荏苒,他已经白发苍苍,等待死亡的到来。画面中还有一株榔梅树,它的枝干粗大如盘,挂满了白色的梅花,如同雪花一般飘落下来。最后,画面中的主人公是一位老人,他在夜晚时分用手指计算着早晨的星星,感叹青山阅人如邮传,感叹元美伯玉今无有,可惜聪明而死在编撰之中。整首诗通过对画面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