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不成去学剑,抛却铅丹买弓箭。
六韬不直一文钱,穰苴终作灌园汉。
稻黍不收收莠荑,勉将方口救穷贱。
古纸烟黄书一通,赤日方街磨大砚。
涔波只沬濡枯鱼,十年不识孔方面。
记得魁梧美少年,手把牙签颂书传。
花前月下几吟哦,颠书自扫白团扇。
高冠大袖走文场,身经大小百馀战。
几年面上堆紫烟,直腰曲背走乡县。
家园卖尽子依人,不及西家老曹掾。
身宫磨蝎命驿马,五行劳碌君自见。
诗能穷人穷者工,瘦岛寒郊无饱顿。
新诗字字挂人口,不与妻儿充饥咽。
如今贵者不读书,腹中犹如酒食店。
自来好语出饥肠,一字堪酬五十绢。
我亦辞官作乞儿,他时同入歌妓院。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共八句。前四句为第一段,“学书不成去学剑,抛却铅丹买弓箭。”意思是说:我学习书法没有成功,我就去学习武艺。抛弃了铅粉丹砂之类的东西,去买了弓箭。“六韬不直一文钱,穰苴终作灌园汉。”意思是说:《六韬》一书不值一文钱,而韩信、田穰苴等人却终身为灌园之人。第五、六句为第二段,“稻黍不收收莠荑,勉将方口救穷贱。”“古纸烟黄书一通,赤日方街磨大砚。”“涔波只沬濡枯鱼,十年不识孔方面。”“记得魁梧美少年,手把牙签颂书传。”“花前月下几吟哦,颠书自扫白团扇。”意思是说:稻谷和黍稷都收不到,只好拾起杂草来充饥;我勉强拿着一把方口勺来救济贫困的人。古旧的纸发黄了,我写了一封书信;在炎热的日子里在大街上磨着一块大砚台。涔水的水波只是沫而已了,连一条干涸的鱼儿都没有。我还记得曾经是魁梧英俊的美少年,手里握着象牙制的笔杆来颂扬书籍。我在花前月下吟咏诗歌,用倒持的手拿着白团扇来扫尘。高高的帽子大袖子在文场中奔走,身上经历过大小百次的战争。几年的时间脸上堆满了紫气,挺胸曲背走在乡间。家园卖尽了子依人,不如西家老曹掾。身宫磨蝎命驿马,五行劳碌君自见。“诗能穷人穷者工,瘦岛寒郊无饱顿。”意思是说:诗能帮人摆脱贫穷的厄运,使人得到帮助。瘦岛上寒冷的郊野里没有饱食一顿的机会。“新诗字字挂人口,不与妻儿充饥咽。”意思是说:我的新作的诗人人传诵;我的诗篇并不用来换钱,也不需要给妻子儿女充饥。“如今贵者不读书,腹中犹如酒食店。”意思是说:如今那些显贵们不读经书,他们的肚里像酒店一样。“自来好语出饥肠,一字堪酬五十绢。”意思是说:从来好话都是出自饥饿的肠胃之中,一个词句抵得上五十张绢帛。“我亦辞官作乞儿,他时同入歌妓院。”意思是说:我也辞官而去当乞丐,到那时我们一同进入歌妓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全诗共八句。前四句为第一段,“学书不成去学剑,抛却铅丹买弓箭。”“六韬”指《六韬》,即《太公兵法》。“六韬”,即《太公兵法》或《六韬三略》。《六韬》是一本古代兵书,相传是周文王访求姜尚(即太公望)而得的。《六韬》又名《太公六韬》、《素书》,被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乐安堂主人所写。后失传于民间,现仅存7篇残卷。“《六韬》,乃兵家至宝。其言兵者九十二篇,余皆删其繁冗”。《六韬》内容主要论述战争胜负的因素和作战原则,强调“知彼知己”、“胜可知而不可为”。《六韬》中的谋略思想,对后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六韬》虽非真经,然其中颇有精意可采。如‘明君任贤使能而天下治’等语,颇足为今人鉴戒。”

接下来四句为第二段。“《六韬》不直一文钱”,“《六韬》”,即指《六韬》,《太公兵法》。“六韬”,即《太公兵法》或《六韬三略》。《六韬》是一本古代兵书,相传是周文王访求姜尚(即太公望)而得的。“穰苴终作灌园汉。”“穰苴”,即姓田穰苴,齐人。春秋末期齐国将领,以忠于职守著称。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景公时,大夫田穰苴因得罪于权臣监军桓公子重耳而自杀。后来被鲁国派来监督齐军的大将公孙固召回鲁国内部处理善后事宜。“灌园”,即看守菜园,此处泛指小官吏。“灌园汉”指看守菜园的小官吏。

下面四句为第三段:“稻黍不收收莠荑。”“稻黍”,这里指庄稼。“莠”,即狗尾草。狗尾巴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莠荑”,指狗尾草的茎和叶子。“勉将方口救穷贱。”勉力地用方方正正的嘴巴去拯救贫苦的人。

接着四句为第四段:“古纸烟黄书一通。”“古纸”指陈旧的纸张,颜色发黄。“烟黄”,指纸张上墨迹的颜色呈淡黄色。“赤日方街磨大砚。”太阳光照射着大街,磨着一块大砚台。“涔波只沬濡枯鱼。”涔水的水波只是沫而已了,连一条干涸的鱼也没见到。

最后四句为第五段:“记得魁梧美少年,手把牙签颂书传。”“魁梧”指身材魁伟高大的样子。“手把牙签”指用手拿着象牙制的笔杆诵读经典。“手把牙签颂书传”,这里指颂读经典。“花前月下几吟哦,颠书自扫白团扇。”“花前月下”指男女约会谈情说爱的场合。“白团扇”指团扇。“白团扇”,即用白色羽毛制成的圆扇。“颠书”指颠倒书本。“颠书自扫白团扇”,意思是说:在花前月下吟咏诗歌,用颠倒书本的方法来扫地。

第六段:“高冠大袖走文场,身经大小百馀战。”“高冠”,即指戴高帽。“大袖”,指穿大袖子的衣服。“文场”指文坛或者考场。“身经大小百馀战”指经历了许多的事情。

第七段:“几年面上堆紫气,直腰曲背走乡县。”“紫气”,这里指紫色气体。一种祥瑞之气,据说是帝王气象的象征。“直腰曲背走乡县”指走路的时候弯曲着腰部和背部,走遍乡村县城。

第八段:“家园卖尽子依人,不及西家老曹掾。”“西家老曹掾”指西家的老曹,即西邻的老曹掾,即西家的老曹掾史。曹掾史,汉代属吏名,掌文书奏记之事。曹掾史之职,相当于现代机关里的打字员、档案管理员等职务。

第九段:“身宫磨蝎命驿马,五行劳碌君自见。”意思为:你的身体被五刑所折磨,你的寿命就像一匹驿马被拴住,你注定要经历许多的磨难。“五行劳碌君自见”,这里指命运注定要经历许多事情。

第十一段:“诗能穷人穷者工,瘦岛寒郊无饱顿。”意思为:诗能帮助那些贫穷的人脱离贫穷的困境,在瘦岛和冷天里也没有吃饱肚子的机会。

第十二段:“新诗字字挂人口,不与妻儿充饥咽。”意思为:我的新诗人人人传诵;我的诗篇并不用来换钱,也不需要给妻子儿女充饥。

第十三段:“如今贵者不读书,腹中犹如酒食店。”意思是说:现在那些显贵们不读经书,他们的肚里像酒店一样。

第十四段:“自来好语出饥肠,一字堪酬五十绢。”意思是说:从来好话都是出自饥饿的肠胃之中,一个词句抵得上五十张绢帛。

第十五段:“我亦辞官作乞儿,他时同入歌妓院。”“我亦辞官作乞儿”,意思是说我辞去官职做乞丐。“他时”指将来。“同入歌妓院”,即一起进入歌舞升平的场所。

这首七律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