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见云锦光明地,花采虽繁无生气。
又见杨妃出浴图,未离宫粉香奁意。
花意高洁水清冷,色态两绝非浓腻。
坐看风晓月斜时,柳妥烟沉天欲醉。
不放玻璃光潋滟,高窗低箔如茜染。
辟如新晴水碧天,也要红云乱妆点。
【注释】
- 赋得朱华冒绿池:即《杂兴》诗之一。朱华,指荷花。冒,长出。
- 曾见云锦光明地:曾经看到过华丽的地毯在明亮的地面上铺陈着。云锦,指用丝绸织成的彩锦,比喻华丽的地毯。
- 花采虽繁无生气:虽然花朵色彩繁盛,却没有生机。采,这里指花色。
- 又见杨妃出浴图:又看到了杨贵妃出浴的图画。杨妃,即杨玉环,唐玄宗的宠妃,以美丽闻名。
- 未离宫粉香奁意:还没有离开宫廷里那精美的梳妆台(香奁,古代妇女用来插梳子的地方)。
- 花意高洁水清冷:花朵的意境高洁而清新,水质清凉。
- 色态两绝非浓腻:花色姿态既不是浓艳也不是油腻。
- 坐看风晓月斜时:坐着观看风吹拂着晨曦中的月亮。
- 柳妥烟沉天欲醉:柳树柔美而宁静,烟雾弥漫天空,仿佛要让人沉醉。
- 不放玻璃光潋滟:不让玻璃的光波闪烁不定。
- 高窗低箔如茜染:高高的窗户和低矮的帘子就像茜草染成的颜色一样。
- 辟如新晴水碧天:就像晴天下的碧水蓝天。
- 也要红云乱妆点:也需红色的云霞随意妆点。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荷花与杨妃出浴图的不同之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首句“曾见云锦光明地”运用了明丽的色彩来形容荷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荷花的美丽。次句“花采虽繁无生气”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荷花的纯洁高雅,没有其他花卉的华丽气息。第三句“又见杨妃出浴图”,则是将荷花与杨妃的出浴图进行了对比,强调了荷花的高洁品质。第四、五句“未离宫粉香奁意”和“色态两绝非浓腻”,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清新淡雅,与其他花卉不同,既非浓艳也非油腻。第六句“坐看风晓月斜时”,则是诗人静观荷花生长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第七、八句“柳妥烟沉天欲醉”、“不放玻璃光潋滟”,则是通过描绘柳树的宁静和天空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陶醉和赞美之情。最后两句“高窗低箔如茜染”、“也要红云乱妆点”,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独特和不可复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