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缥缈如仙客,只在轩前人不识。
高人兴云若故知,近固追随远亦得。
鬘鬟人物偶尔成,岂有神情与香色。
治然一以气类从,如磁与铁自相即。
主人玉女潭边住,楼居正直高崖处。
赤栏翠竹与山平,便是孤云来去路。
朝随马迹渡头风,暮宿罨画溪上树。
云耶君耶递为主,茶烟湿处飞泉怒。
雨中自有徐熙山,秋来忽遇王维句。
只今长安浩浩尘,云亦随君马上去。
西山逼眼万螺青,是中应有云流寓。
东华举首即重霄,垂天漠漠如飞絮。
【注释】
白云缥缈如仙客,只在轩前人不识:楼阁高耸入云,白云缭绕其中,飘浮不定,宛如仙人。
高人兴云若故知:高人善于兴云造雨,如同知晓天意。
鬘鬟人物偶尔成,岂有神情与香色:云朵中时常出现美丽的女子形象,但她的面容、神态和香气都难以分辨。
治然一以气类从,如磁与铁自相即:云彩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就像磁石和铁一样相互吸引。
主人玉女潭边住,楼居正直高崖处:云彩常常出现在玉女潭边的楼阁上,它们的位置十分高远。
赤栏翠竹与山平,便是孤云来去路:栏杆和翠竹的颜色与周围的山峦相映成趣,仿佛是一条通往云端的道路。
朝随马迹渡头风,暮宿罨画溪上树:清晨随着马蹄的印迹渡过江面,傍晚在罨画溪畔的树荫下休息。
云耶君耶递为主,茶烟湿处飞泉怒:云雾时而像君子时而像小人,它们在茶馆的烟雾中翻滚着。
雨中自有徐熙山,秋来忽遇王维句:雨水中的山景自然形成,秋天时突然遇到王维描绘的景色。
只今长安浩浩尘,云亦随君马上去:如今长安城被尘土覆盖,但云彩也会跟随你一同离开。
西山逼眼万螺青,是中应有云流寓:西边的群山仿佛是青色的螺壳,这里一定有云朵停留。
东华举首即重霄,垂天漠漠如飞絮:东方的天空高耸入云,云朵如同飘飞的柳絮。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楼台云雾的七言绝句。全诗以写景为线索,通过“人”、“物”、“情”三者的相互作用,展现了一幅动态变化的云雾图卷。诗人以云为题,借云抒怀,寄情于景,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独特感悟。
首先看第一句“白云缥缈如仙客”,诗人用“仙客”来形容白云,表达了自己对于云的赞美之情。接着第二句“只在轩前人不识”,诗人指出这些美好的云朵只存在于自己的视野范围内,而其他人却无法欣赏到它的美丽。第三句“高人兴云若故知”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与云之间的默契关系。这里的“高人”指的是那些擅长观云、赏云的人,而“兴云”则是他们与云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联系。第四句“近固追随远亦得”,诗人强调无论距离多远,只要心中有云,就能与它保持一种亲密的联系。最后一句“主人玉女潭边住”则将这种情感转化为了一种具体的意象,即云彩在潭边的居住之地。
接下来再看第五至第八句。这四句诗分别描述了云雾的各种形态以及与之相伴的景物。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云彩与各种景物相结合,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例如第六句“鬘鬟人物偶尔成”,诗人以云彩为画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人的形象;而第七句“岂有神情与香色”则进一步强调了这幅画中的美女并非真实存在,而是虚幻的产物。第八句“治然一以气类从,如磁与铁自相即”则进一步描绘了云雾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气类”指的是云雾的质地和形状,而“磁与铁自相即”则表达了它们之间紧密无间的关系。
第九句“主人玉女潭边住,楼居正直高崖处”则将云雾与楼台相结合,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诗人以玉女潭边的楼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第十句“赤栏翠竹与山平,便是孤云来去路”则进一步扩展了这一画面。这里的“赤栏翠竹”是指楼台上的栏杆和植被,而“孤云来去路”则暗示了云雾在此处自由穿行的情景。第十一句“朝随马迹渡头风,暮宿罨画溪上树”则进一步描绘了云雾与时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这里的“马迹渡头风”指的是马行走后留下的足迹和风的痕迹,而“罨画溪上树”则暗示了云雾在夜晚降临时的宁静景象。第十二句“云耶君耶递为主,茶烟湿处飞泉怒”则再次强调了云雾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这里的“云耶君耶”指的是云雾与人的互动,而“茶烟湿处飞泉怒”则描绘了在云雾的笼罩下,水声显得更加激昂的景象。
最后看最后一联:“雨中自有徐熙山,秋来忽遇王维句”。这两联诗都是以云雾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第十三句“只今长安浩浩尘,云亦随君马上去”则进一步描绘了云雾在城市上空的飘浮状态。这里的“长安”指的是古代的都城长安,而“浩浩尘”则形容了城市的繁华景象。第十四句“西山逼眼万螺青,是中应有云流寓”则进一步描绘了云雾与山脉之间的关系。这里的“西山”指的是远处的山峰,而“万螺青”则形容了山峰的壮丽景色。第十五句“东华举首即重霄,垂天漠漠如飞絮”则再次强调了云雾与天空的关系。这里的“东华”指的是东方的天空,而“垂天漠漠如飞絮”则形容了天空的辽阔与飘渺。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刻画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云雾之美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