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积翠郁岧峣,涧道晴看雨雪消。
香蔼暮含兰若气,朱光朝映凤凰条。
丹丘路渺芝空秀,梓泽风高叶易凋。
何似子真三亩宅,倏然应觉道情遥。
【注释】
- 群山:山峦。积翠:堆积的青翠,形容山峦重叠,绿意盎然。岧峣:高耸的样子。2. 涧道:溪流旁的山间小道。晴看:雨后晴朗时看到的景色。雨雪消:雨后天气放晴,冰雪融化。3. 香蔼:香气浓郁。暮含兰若气:傍晚时分含有兰花和佛寺的气息。兰若,泛指佛教寺庙。4. 朱光:红色的光芒。朝映凤凰条:早晨阳光照耀着凤凰树的枝条。5. 丹丘:红色的山峰。丹丘路,即红色的山路。渺:遥远的样子。芝:灵芝,传说中的仙草。6. 梓泽风高叶易凋:梓树之泽,草木生长茂盛,风高,叶子易凋落。7. 子真:指陶潜。三亩宅:陶潜《归园田居》中描写他隐居田园时的住宅,三亩,是古代土地面积单位,约等于今天的一公顷。三亩宅即三亩田。8. 倏然:忽然的意思,形容突然。应觉道情遥:忽然间感到道家超然物外的情趣很遥远。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与友人告别后,独自在山水之间漫步,感慨良多。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峦、溪流、树木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首句“群山积翠”,描绘了一幅群山叠翠、绿意盎然的画面,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接着,诗人写到山间的小道上,雨后晴朗时看到的景象——冰雪融化。这里的“雨雪消”既写出了山间的气候特点,也暗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次句“香蔼暮含兰若气,朱光朝映凤凰条”,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美景。傍晚时分,山间弥漫着兰花和佛寺的气息;清晨时分,阳光照耀着凤凰树的枝条。这两处描写都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
第三句“丹丘路渺芝空秀”,诗人来到了丹丘(红色的山峰)山脚下。这里的道路漫长而遥远,但山上的灵芝却显得格外清秀。这句话通过对比,突显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第四句“梓泽风高叶易凋”,诗人来到了一个草木繁茂的地方——梓树之泽。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稍纵即逝的美。
最后两句“何似子真三亩宅,倏然应觉道情遥”,诗人用陶潜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想到了陶潜隐居田园时的三亩田,那种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的生活让他感到十分向往。然而,当他突然意识到这种超然物外的情趣很遥远时,不禁感叹自己无法实现这种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渴望。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暗示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