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互合从,强秦屹虎视。
南襟泾渭流,北控甘谷峙。
蕞尔一燕壤,曷厌贪饕志。
田光构奇谋,幸鼓荆卿气。
殒身明勿疑,直走咸阳市。
左授于期函,右献督亢志。
断袖环柱馀,秦鼎一丝系。
吁嗟高渐离,尚置筑中器。
为术良已疏,秉节终弗易。
壮士贵丧元,成偾非所计。
逆命帝函歼,于昭秦二世。
千秋易水歌,慷慨满天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对荆轲的赞美和对他的英雄行为的钦佩。
荆轲(约前277年-前227年),战国时期燕国人,著名刺客,以刺杀秦王嬴政闻名。他的事迹被后人广泛记载,尤其是他刺秦未遂后自杀的故事,更被视为忠义的象征。
以下是逐句翻译:
- 六国相互联合,强大的秦国站立着虎视眈眈。
- 这四句话描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和秦国的强大。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六个国家,包括齐、楚、燕、韩、赵、魏,它们曾经联合起来对抗秦国,但最终都被秦国所灭。
- 南面有泾河渭水,北面控制着甘谷山峙立不动。
- “泾”指泾河,“渭”指渭河,都是流经中国的两条大河。这里形容秦国控制了这些河流的流域,地势险要,难以防守。
- 小小的燕国领土,怎能满足贪得无厌的野心?
- 这里的“蕞尔”指的是燕国的狭小土地,而“贪饕志”指的是贪婪的野心,意指燕国国土虽然小,但其国君仍想扩张领土。
- 田光策划奇谋,希望激励荆卿的勇气。
- “田光”是燕国的一位贤臣,他与荆轲有深厚的友谊。这里提到了田光为激励荆轲而策划的计谋,希望荆轲能够为国家出力。
- 荆轲牺牲自己,来证明自己的决心和忠诚。
- 这句话表明了荆轲为了国家的大义,不顾个人安危,愿意牺牲生命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 左手持剑匣,右献督亢地图。
- “左授于期函”指的是左手递给嬴政剑匣,而“右献督亢地图”则是右手献给嬴政督亢地图。
- 断袖之癖的柱子余韵,秦朝的鼎器一根线系上。
- “断袖之癖”指的是古代传说中卫灵公和公子围之间的故事,后来泛指男女之间不正当的关系。这里用来形容秦朝的权威和权力的稳固。
- 感叹高渐离,还能保留筑中的兵器。
- “高渐离”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击筑高手,他的技艺高超,曾用筑乐演奏出惊天动地的声音,震惊了整个战国时代。
- 用计术已经很疏薄,持节守节始终不变。
- “计术”通常指的是策略和手段,这里指使用的策略已经不够高明。
- 壮士看重的是生命的终结,不是成败的结果。
- 这里强调了壮士的生死观念,认为壮士应该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生命。
- 逆命而死在帝宫中,昭示着秦二世的错误决策。
- “帝宫中”指的是皇宫之中,这里暗示了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续统治的错误做法。
- 千秋之后的歌咏,慷慨激昂充满天地。
- “千秋”指的是千年,这里表示这首歌传唱千年不衰。
这首诗通过对荆轲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的忠肝义胆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拜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