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天府清虚楼,欲整玉盘尚未周。
忽听姮娥声细细,翠华三日上皇游。
这首诗的原文是:十二夜月
广寒天府清虚楼,欲整玉盘尚未周。
忽听姮娥声细细,翠华三日上皇游。
逐句翻译如下:
第十二夜的月亮在广寒宫,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清虚楼。我想把玉盘整理好,但还没整理完。突然听到嫦娥的声音细细地传来,三天后,皇帝将前往天帝之游。
注释解释:
- 十二夜月 - 这是对夜晚的一种称呼,因为农历每月有十二天,所以称为“十二夜”。
- 广寒天府 - 指的是广寒宫,即月宫,是神话中月亮上的宫殿。
- 清虚楼 - 指明亮的月光照射下的建筑物,通常用来形容高耸入云或者明亮辉煌的建筑。
- 玉盘 - 古代用来盛放食物或酒的器具,这里指玉制的盘子。
- 未尝周 - 没有整理完,意味着还没有完成。
- 忽听姮娥声细细 - 姮娥,即嫦娥,这里指代月亮。声音细细的,形容声音很细微。
- 翠华 - 皇帝的仪仗车,常用来象征尊贵和权力。
- 三日上皇游 - 三天后,皇帝将前往天帝之游,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皇帝的行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美丽的夜晚仰望明月的场景。他首先描述了广寒宫的清虚楼被明亮的月光照射的景象,然后表达了自己想要整理玉盘却还未完成的无奈。最后,他听到了嫦娥的声音细细传来,仿佛是天宫中的音乐,让人感到既神秘又美丽。诗中的关键词“翠华”和“三日上皇游”则分别象征着权力和尊贵,与前面的描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体来说,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