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璧池中月一天,波光月色两婵娟。
兔穿云破冰壶泄,鱼跃萍开宝镜悬。
桂影飘飘侵赋笔,芹香采采照书毡。
夜深想到观澜处,洙泗源头在眼前。
泮池秋月
半璧池中月一天,波光月色两婵娟。
兔穿云破冰壶泄,鱼跃萍开宝镜悬。
桂影飘飘侵赋笔,芹香采采照书毡。
夜深想到观澜处,洙泗源头在眼前。
译文:
泮池中的月亮如同半璧,波光与月色交相辉映。
兔子穿梭于云层之中,打破了冰面的平静,仿佛是冰壶被泄露出来。
鱼儿跃出水面,在荷叶上留下一道美丽的倩影,如同悬挂在宝镜之上。
桂树的影子随风飘动,似乎要侵扰到诗人的笔端。
芹菜的清香四溢,照亮了书写毡垫上的诗稿。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想起那观澜之处,那里就是洙泗的源头,就在我的眼前。
赏析:
这首诗以泮池秋月为主题,描绘了夜晚月光照映下的自然景象,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和思考。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
首句“半璧池中月一天”,以“半璧”形容月亮的圆润,以“池中”暗示其所处的环境,以“一天”表达时间的流逝,整体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接下来“波光月色两婵娟”,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与波光交相辉映的景象,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鲜明。其中,“婵娟”一词也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兔穿云破冰壶泄”,“鱼跃萍开宝镜悬”,通过动物的动作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同时,“兔穿云破”、“鱼跃萍开”等词语也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桂影飘飘侵赋笔”,“芹香采采照书毡”,则是通过对桂树和芹菜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这两种植物的喜爱之情。同时,这些景物也成为了诗人笔下的灵感来源,使得诗句更具文学价值。
“夜深想到观澜处,洙泗源头在眼前”,则是整首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这里的“观澜处”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的某个地方,也可以理解为自然景观中的一个特定位置。而“洙泗源头在眼前”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自然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