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苦昼永,薰风起将夕。
圆景海上来,照此山中客。
坐令微暑消,兼使众累释。
兴至时命觞,露下复移席。
因耽水竹居,遂同鱼鸟迹。
盘游岂忘返,玩物聊取适。
台空人影疏,夜静潭气白。
参差树杪峰,历历辨咫尺。
超然悟真境,万物一虚寂。
【注释】
五月望夜:即端午,五月的初一。仲夏:农历五月。苦昼:白天太长。薰风:和煦的晚风。圆景:明亮的月光。山中客:在山中的客人。坐令:让。释:放下。兴:兴致。时命觞(shāng):随时准备酒杯。露下复移席:夜凉了再移开宴席。耽:耽恋。耽水竹居:迷恋水边的竹林。遂同:于是也。鱼鸟迹:鱼鸟的踪迹。盘游:游玩。岂忘返:难道忘记回家。玩物:《庄子·外物》:“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列子·杨朱篇》:“至乐者不乐,至誉者不誉。”“玩”字在这里是“欣赏,玩味”的意思。台空人影疏:台上空旷,人影稀疏。潭气白:潭水中的雾气白茫茫一片。参差:参差不齐的样子。树杪:树梢。峰:山峰。历历:清楚分明。超然:超脱尘世。悟真境:领悟到真正的境界。一虚寂:一切虚无寂静。
【赏析】
此诗作于端午节前,诗人与友人在山中欢饮,共赏良辰美景,畅谈人生哲理,最后归隐山林,寄情山水之间,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然、清静、超脱的人生理想和情趣。
首联写端午佳节,白天漫长,傍晚才渐渐感到夜晚来临;接着写海上明月高悬,照亮了自己这幽深的山中之客。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自己身处山中,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时光的愉悦之情。
颔联以“坐令微暑消,兼使众累释”为承启句,说明饮酒可以驱散暑热,使人精神爽快,同时也能让人忘却世俗的烦恼和压力。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在山中畅饮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颈联以“兴至时命觞,露下复移席”为过渡,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欢乐场景。他们随时准备酒杯,夜凉了再移开宴席,尽情地享受着这难得的相聚时光。
尾联以“因耽水竹居,遂同鱼鸟迹”为收束,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相依相伴,共同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时光的感慨。他们沉迷于水边的竹林,仿佛成为了鱼鸟的踪迹。这里的“耽”字表示沉湎、迷恋的意思。
整首诗通过对端午佳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清静、超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