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并州出产的宝剑昨夜在匣中发出声音,燕国赵国的歌曲最悲哀。易水潺潺流淌,云雾缭绕着草地碧绿,可惜我无法为荆柯送去行装。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荆轲刺秦壮举的赞颂和纪念。首句写并州产的利剑昨夜发出了鸣声,这是以物拟人,暗示了诗人对荆轲的怀念;第二句用“悲歌最不平”来形容燕赵地区慷慨悲歌的英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这种英雄行为的赞美之情;第三句写易水河畔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同情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情感深沉。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并州出产的宝剑昨夜在匣中发出声音,燕国赵国的歌曲最悲哀。易水潺潺流淌,云雾缭绕着草地碧绿,可惜我无法为荆柯送去行装。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荆轲刺秦壮举的赞颂和纪念。首句写并州产的利剑昨夜发出了鸣声,这是以物拟人,暗示了诗人对荆轲的怀念;第二句用“悲歌最不平”来形容燕赵地区慷慨悲歌的英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这种英雄行为的赞美之情;第三句写易水河畔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同情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情感深沉。
注释: 高寓公(指唐珙)来信询问我的近况。我恰好跟随石斋先生,在大涤山筑讲坛,流连了一整天,就写下这首诗报信。 三山迷汉使,更起白云坛。 环佩天风满,旌旗海日残。 草侵群帝静,月度九霄寒。 惆怅乘鸾者,焚香独夜阑。 释义: 高寓公给我来信询问我的情况,我正和石头斋先生在大涤山建讲坛,流连了一整日,于是写这首诗回复他。 三座山迷失了汉朝的信使,更加建造了白云坛。 环佩声随风飘荡在空中
【解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首联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原因。颔联写诗人在江边与友人话别。颈联用“暗”“明”两个动词,写景中寓情,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答案】 相逢班马鸣,三月出王京。 班马,指班固、贾谊等人的典故。班固、贾谊都是汉朝的大臣,被贬谪为郎官(皇帝的侍从官)。王京,古时称京都为王京。二月,古人认为万物皆生,所以二月称阳春。三月,古人认为万物皆成
【诗句释义】 冬日里,诗人跋涉至曹娥江。傍晚,在淹长的道上过夜,清晨起来,涉水渡过广宽的江流。 山峡中云雾缭绕,树木和草木都变得朦胧,江面上细雨纷纷,人们来来往往。 庙中神女祠的香火旺盛,江边渡口官员的船儿急驰,逆水而上真叫人高兴,思念着剡溪边的田地。 【译文】 傍晚时分,诗人在长道上宿夜;清晨起来,涉过宽广的曹娥江。 山峡中云雾缭绕,树木和草木都变得朦朦胧胧,江面细雨纷纷,人们来来往往。
注释: 仲春田居即事 其三:这是第三首描写春天田野的诗。 山樱荒馆静,岸柳荜门疏。夜雨深丹壑,春星动碧虚。 蓬蒿迟二仲,蘋藻吊三闾。叹息故人尽,无劳长者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田野的景象。前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山樱荒馆静”,意思是山中的樱花落满空寂的院落,寂静无声。这里的“荒馆”指的是荒废的别墅或山庄。而“静”字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景象的感受。他看着满地的樱花,感叹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寒月 苦雾江潭合,明云天际开。 河流凝碧落,霜影拂楼台。 鱼海逢归雁,龙沙寄折梅。 汉家馀故垒,永夜照苍苔。 翻译: 在寒月的照耀下, 江面被浓雾笼罩,与天相接仿佛融为一体。 高高的明月悬挂天际,将光芒洒向大地。 江河水面如同凝固的碧玉般清澈透底, 霜花映照着楼台的影子,宛如轻纱飘舞。 在茫茫的鱼海中,一群归雁划过天际, 龙沙之上,一枝梅花寄托着离人的思念。 汉代留下的古城堡依然存在,
解析: 1. 诗句释义与注释: - “春风吹蕙草,送汝出瑶台。” 春风轻轻拂过蕙草,仿佛是在将你送离高高的玉台。 - “来往常相并,飞鸣何所哀。” 我们曾经常常并肩而立,现在却只能远远地听你的叫声,心中感到无比的哀伤。 - “香泥新岁浅,绮户隔年开。” 你曾经在香软的泥土中嬉戏,那扇华丽的门窗也只在去年才打开。 - “况有高楼妇,交河戍未回。” 何况还有我这样的高楼之妇,远方的战士还未归来。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交河: - 注释:地名,可能是唐代的交河县,位于今天的新疆地区。 - 译文:在交河(可能指交河县)附近。 2. 乌啼征马动,曙色散滹沱: - 注释:清晨时分,听到乌鸦的叫声和马匹的嘶鸣声,曙光洒在滹沱河上。 - 译文:乌鸦的叫声和马匹的嘶鸣声,晨光洒在滹沱河上。 3. 海气通三岛,天风静九河: - 注释:海上的气息传遍了三个岛屿,天空中的风平息了九条河流。 - 译文
仲春田居即事其五 濠上思庄叟,缑山忆子乔。种鱼浮碧屿,相鹤问青霄。 大道随时隐,雄心向晚消。所悲虞夏没,无地著渔樵。 注释: - 濠上思庄叟:濠上指在濠水边上,庄叟即传说中的庄子,此处指庄子的隐居之地。 - 缑山忆子乔:缑山是传说中的仙山,子乔是西王母的侍女,此处表示向往与庄子相似的超脱生活。 - 种鱼浮碧屿:种鱼指的是在碧绿的水岛上种植的鱼,浮表示漂浮在水面上。 - 相鹤问青霄
《晚秋杂兴三首·其二》是元代著名书法家鲜于枢的诗作,描绘了一幅深具诗意的画面: 诗句原文与解析: - 太行东出拥神京:描述了太行山的壮丽景象向东延伸,宛如拥抱着京城一样。这里用“拥”字形象地表现了太行的雄伟,同时暗指其对京城的守护作用。 - 古塞秋风右北平:提到古塞和秋风,展现了边塞的景色与秋天的气息。右北平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理方位或地名,增添了地域色彩。 - 笙鹤已辞沧海使
注释: 1. 仲春田居即事其一:仲春,农历二月。田居,在田野间居住。即事,即景生情,即景成诗。 2. 闭关春草外,矫首白云端:紧闭门窗,不让外面的春草进入;抬头仰望,只见云朵飘过天边。 3. 行乐乘新霁,登台怯暮寒:趁着晴朗的天气去游乐,因为刚刚下过雨,所以害怕傍晚的寒冷。 4. 凿池栽菡萏,移榻近琅玕:挖掘池塘种植荷花,将床榻移近香木。 5. 偃仰悲生事,相思独夜阑:我仰头叹息,感叹人生无常
【解析】 本诗为作者送别方密之时所作。首联写诗人在与方密之相遇之时,两人都感到孤独寂寞,文坛上一片荒凉。颔联由二人的境遇联想到了历史上的北地和南州,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颈联用张瑶海和玉楼来比喻自己,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尾联以“枯槁”一词概括了诗人当时的心情,表达了对人生虚无、世事无常的感慨。 【答案】 译文: 仙才空自悠悠寂寞,文苑荒凉尽是古丘。 昔日汉体称誉北地,今日楚风遍布南州。
【注释】 行吟坐啸:行走、吟诵。啸:长啸。独悲秋:孤独地感到秋天的萧瑟。海雾江云:指茫茫的水气云雾,也代指仕途上的艰险与不顺。引暮愁:引发傍晚的忧愁。信:实在,诚然。天常似醉:天上的云彩常常好像喝醉了酒一样。最怜:最是可怜。无地可埋忧:没有地方可以埋葬这些忧愁。葵井:向日葵。古乐府有《葵菜行》,言葵菜虽生而不久,终被弃于路旁,后因以“葵井”喻短命之人或事。新鬼:新去世的人。故侯:老死的侯官或诸侯
辽事杂诗 卢龙雄塞倚天开,十载三逢敌骑来。 碛里角声摇日月,回中烽色动楼台。 陵园白露年年满,城郭青磷夜夜哀。 共道安危任樽俎,即今谁是出群才! 注释: 1. 卢龙雄塞:指卢龙塞,古称东陉关或土门,位于今北京怀柔西北的长城上。 2. 倚天开:形容地势高耸,如同依靠着天空。 3. 十载:十年。 4. 敌骑来:指敌人的军队来侵扰。 5. 碛里:沙漠之中,即边塞之地。 6. 角声
赠钱牧斋少宗伯 汉苑文章首,先朝侍从臣。 三君同海岳,一老是星辰。 作直称遗古,推贤更得邻。 当时客渐进,文举气无伦。 陈窦圜中土,萧刘泽畔人。 蟪蛄喧日夜,兰桂历冬春。 旧学商王重,清流汉史均。 范宣谁让晋,卫鞅欲专秦。 独指孙宏被,仍污庾亮尘。 十年耕钓乐,七略较雠新。 当户无芳草,洪流逸巨鳞。 睚眦流訾訾,钩党报申申。 告密牢修急,经营伟节神。 霜华飞暑月,剑气彻秋旻。 明主终收璧
诗句原文: 相送巴陵口,含泪上舟行。 不知三江水,何事亦分流? 译文诠释: 这首诗是陈子龙的作品《三洲歌》。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巴陵三江口与朋友分别的情景。他含着泪水登上了船,心中充满了不舍。然而他不知道,这三江的水为何会分流,仿佛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在背后操控。 关键词解释: 1. 巴陵——指的是湖南省岳阳县,位于长江南岸,靠近洞庭湖,这里风景秀丽,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去的地方。 2.
【注释】山花子:词牌名。 杨柳凄迷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咏史词,写景寓情,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全词意境幽远,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上片写景,描绘出一幅凄迷、落寞、孤寂的画面。下片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落的担忧和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