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江淹久,猿啼近野坟。
郑虔曾陷贼,王粲未从军。
赋好人争慕,官卑世罕闻。
招魂予有些,地下已修文。

诗句释义

1 不见江淹久 - 这是一句表达对江淹长久未再见到的感慨。江淹(约444年-505年),字文通,南朝诗人。此处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的感慨。

  1. 猿啼近野坟 - 描述了猿猴在野外坟墓旁的叫声,增添了一种凄凉和哀婉的氛围。
  2. 郑虔曾陷贼 - 郑虔是唐代诗人,他曾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获。这句话反映了郑虔的不幸遭遇,以及他与叛军斗争的经历。
  3. 王粲未从军 - 王粲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他曾在曹操麾下为官,但未随军出征。这句话可能表达了对王粲未能追随自己愿望的遗憾。
  4. 赋好人争慕 - 这里提到了“赋”,即文学作品。这里的“好”可能是指优秀的作品或才华横溢的人。这句话表达了人们争相模仿、追求这些优秀作品或人才的现象。
  5. 官卑世罕闻 - “官卑”指的是官职低微,地位不高。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上的低贱地位的无奈和不满。
  6. 招魂予有些 - “招魂”通常指的是召唤死者的灵魂,这里可能是指作者试图通过某种方式来安抚或纪念死者。
  7. 地下已修文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希望在死后也能继续从事文学创作的愿望。

译文

长时间不见江淹,猿猴在荒野中的墓旁哀嚎。
郑虔曾被叛军俘虏,王粲未曾跟随军队出征。
那些才华出众的人争相追逐,而我却因为地位低下而鲜为人知。
我试图通过祭奠来安慰逝者,希望在地下也能继续我的文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逝去之人的诗作。通过对江淹、郑虔、王粲等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以及自己在官场上的失落。此外,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死亡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