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剑追陪礼乐卿,五云三诏许陈情。
御筵稽古经初辍,客路逢秋梦亦清。
铃索不惊萱草舍,版舆欢度剌桐城。
槐轩寂寞斋居里,其那孤吟百感生。
【注释】
- 负剑追陪礼乐卿:意为追随在礼乐之官的左右,陪伴他们。剑指文官。
- 五云三诏许陈情:五云指的是天上的五彩祥云,这里代指朝廷;三诏,指多次诏书。陈情,陈述自己的意见。
- 御筵稽古经初辍:意为皇帝的宴会暂停了,因为古代的经典已经诵读完毕。
- 客路逢秋梦亦清:意思是在旅途中遇到了秋天,梦见自己的心情也是清新的。
- 铃索不惊萱草舍:铃索是马络头,用来系马的,不会引起萱草(一种植物)的惊慌。
- 版舆欢度剌桐城:版舆即板舆,一种轻便的轿子或马车,剌桐城是指居住在刺桐城,刺桐是一种树,也泛指地方。
- 槐轩寂寞斋居里,其那孤吟百感生:槐轩,指的是书房。寂寞的斋居里。那,那个。百感生,各种感慨产生。
【赏析】
这是一首送行之作。首联写饯行之情。颔联写离京原因。颈联写别后思念。尾联写别后感想。全诗写得平实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弊,是送别名篇之一。
这首诗是诗人在友人林鹤胎赴任左宗伯时写的。诗人与林鹤胎有深厚的友谊,他曾多次向皇帝推荐林鹤胎,希望他能有所作为。然而,林鹤胎此次出使并非出于自己的本意,而是迫于形势。因此,诗人在临别时写下这首七律,以表达自己的惜别之情。
“负剑追陪礼乐卿”一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此次出行的原因。诗人手持宝剑,跟随在礼仪官员、音乐大臣的左右,陪伴他们度过时光。这一句中,诗人用“负剑”来形容自己的形象,既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又暗示了他对这次出行的不舍之情。
“五云三诏许陈情”一句,则描绘了皇帝对林鹤胎的恩宠。皇帝赐予了他五云的祥瑞之气,三次下诏召见,允许他直言陈情。这一句中,诗人用“赐祥”来赞美皇帝的英明和仁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皇帝的敬仰之情。
“御筵稽古经初辍”,意思是皇帝的宴会暂停了,因为古代的经典已经诵读完毕。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对古代经典的敬重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皇帝此次出行的目的,即是为了庆祝古代经典诵读完毕。
“客路逢秋梦亦清”,意思是在旅途中遇到了秋天,梦见自己的心情也是清新的。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之感。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
“铃索不惊萱草舍”,意思是铃索(马缰绳上的一种饰物)不会惊扰到萱草(一种植物)的安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安全的祝愿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
“版舆欢度剌桐城”,意思是轻便的车舆(版舆)载着朋友高兴地经过剌桐城。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顺利抵达目的地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朋友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槐轩寂寞斋居里”,意思是书房显得寂静而空旷。这句诗通过描绘书房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之感。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朋友离去后的空虚和寂寞之情。
“其那孤吟百感生”,意思是那(此处指朋友)啊!我独自吟唱百感涌生。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后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朋友未来生活的关切和牵挂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的场景和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豪爽直率的个性特点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