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催残花更开,声声恰动掌中杯。
眼看一树垂杨色,欲绾春光那得回。
诗句解析与注释- 杜宇催残花更开:“杜宇”通常指的是杜鹃鸟,这里可能是借用“杜宇”来象征春天的使者,提醒人们春天即将结束。 “催”表示加速或催促的意思。 “残花更开”意味着在春天即将结束时,花朵还在开放,形成了一种对比,突出春天短暂、易逝的特点。
声声恰动掌中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 “声声”描绘了声音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强调春日的循环往复。 “恰动”则是指声音正好触动了诗人的情感。 “掌中杯”可能是指手中拿着的杯子,这里的“杯”也象征着春天的美好时光。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眼看一树垂杨色: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的景象。 “眼看”表示仔细观察。 “一树垂杨色”中的“垂杨”是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柳树,代表着春天的生机。 “色”则是指色彩,这里强调了春天的丰富多彩。整句诗通过观察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
欲绾春光那得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难以留住的无奈和遗憾。 “欲绾春光那得回”可以理解为“想要抓住春天的光芒却无法回到过去”,暗示了春天的易逝和无法挽回。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逝去的遗憾。
译文与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并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春天的短暂和易逝。首句“杜宇催残花更开”用杜鹃鸟的声音作为春天即将结束的象征,展现了春天的循环往复和短暂性。第二句“声声恰动掌中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通过声音的连续性和规律性传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第三句“眼看一树垂杨色”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展现了春天的丰富多彩和生机勃勃。最后一句“欲绾春光那得回”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难以留住的无奈和遗憾,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对春天短暂易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