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歌内容。 (1)“细雨微风已弄丝”意思是:细雨和轻风已经把柳条弄湿了。“弄”是动词,有玩弄、戏谑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风和雨都轻柔地抚摸着柳条。 (2)“门前小憩和陶诗”意思是:到门口休息,吟诵起陶渊明的诗。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的诗人、辞赋家,其作品多表现田园生活和隐居闲适的心情。“和”是模仿或学习的意思,此处指陶渊明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扫石岩头坐月明” - 注释:“扫石”可能指清理或整理山石,也可能指用扫帚清扫。“岩头”通常是指岩石的顶端或者山崖的顶部。这里可能是形容一个人坐在岩石的顶部,面对着明月。 - 译文:我坐在山石的顶部,对着明亮的月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静静地坐在岩石上,欣赏着明亮的月光。 2. “啸吹横笛响秋清” - 注释:啸吹,即吹奏乐器发出声音,这里泛指发出各种声响
诗句释义: 1. 石室山居:指在山中建造的简陋而舒适的居住环境。这里的“石室”可能是指山洞或岩石搭建的小屋,“山居”则表明诗人居住在山上。 2. 山阴道士木兰桡:山阴道士,即隐逸山林中的道士。木兰桡,指的是木兰木制成的桨,因为木兰是一种常用于制作船桨的木材。这里形容小船的桨是由木兰木制成的。 3. 载得松花酒一瓢:意味着这艘船上装载了一瓶装填了松花的美酒。松花可能是用松子酿造的
【注释】 丛桂:丛聚的桂树。 秋山晚:秋天的傍晚。 方上友:正道的友人。 弥天一苇:形容距离之长,如同一片苇叶。 禅藻:佛教经文、教义,此处泛指佛学。 二郎:古称太阳为二郎神。 【赏析】 此诗是送智海入山之作,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友情和美好祝愿。 首联“丛桂秋山晚,思归忆鹿麋。”描绘了秋日里繁茂的桂花和寂静的山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颔联“来携方上友,去割世间悲
诗句解析与注释- 杜宇催残花更开:“杜宇”通常指的是杜鹃鸟,这里可能是借用“杜宇”来象征春天的使者,提醒人们春天即将结束。 “催”表示加速或催促的意思。 “残花更开”意味着在春天即将结束时,花朵还在开放,形成了一种对比,突出春天短暂、易逝的特点。 - 声声恰动掌中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 “声声”描绘了声音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强调春日的循环往复。
诗句释义: 1. 柳畔花边醉复醒,乾坤消息不曾停。 - “柳畔花边”指的是春天美丽的自然景致,常与送别或春意盎然的景象联系在一起。 - “醉复醒”形容诗人在美景中反复沉醉又苏醒,反映了诗人对春日的留恋和感慨。 - “乾坤消息”指的是宇宙间的变化与消息,这里指自然界万物的生长与循环。 - “不曾停”强调了自然界不断更新、循环往复的特性,与前一句中的“醉复醒”相呼应,表现了春天永恒不息的主题。 2
【诗句释义】 朝闭松关晚放参,白云深处礼瞿昙。 杖藜散步无人伴,独自归来月满庵。 注释: 1. 朝闭松关晚放参:早晨关闭山门,晚上才去打坐参悟。 2. 云里深处礼瞿昙:在云雾缭绕的深处,虔诚地拜见释迦牟尼。 3. 杖藜散步无人伴:手执拐杖,悠闲自在地漫步。 4. 独自归来月满庵:独自一人归来时,月光洒满了小茅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诗人以“石室山居”为背景
【注释】 破:凋谢。几树:几枝。羌笛怨:指《梅花落》的乐曲声。汉宫妆:指汉武帝时王昭君出塞,以毛笔涂脂画眉,故称“王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早梅的诗。全诗四句,每句五字,平仄相间,对仗工整。前两句是说梅花刚刚绽放就已凋谢了;三四句是说梅花虽在微风中吹来阵阵清香,但那香气却渐渐消散无踪;最后两句则写人们并不担心羌笛所奏《梅花落》的曲子会惹人怨恨,更不害怕汉朝王昭君远嫁匈奴时的那种化妆
【释义】 匡山:指匡庐,在今江西星子县南。旧时与智上人交游甚密,后来因故断绝往来。幻迹:幻化成的影子或幻影,形容变化莫测。和光:佛教语,即中道,不偏于善、恶。遂却寒岩:退隐于庐山的寒岩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智上人断绝往来后所作。首句“旧社匡山兴颇深”,点出两人曾结下深厚友谊,“兴”即兴趣、爱好。次句“往来幻迹日相寻”,表明他们交往频繁,如同幻境中的踪迹一样不断出现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曹溪寺智上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1句:“送智上人还曹溪” 释义:我送智上人回到曹溪寺。曹溪寺是禅宗五祖弘忍的道场,智上人在这里修行。 第2句:“为忆曹溪路” 释义:我在回程中想起了曹溪寺的路。 第3句:“飘然一锡还” 释义:就像一阵风吹来,带着我回到了这里。 第4句:“云霞堪自老” 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