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庭宾客散,独坐更移时。
西岭云生巧,东林月上迟。
蛩声鸣乱草,萤火照疏篱。
虚馆清秋夜,幽怀只自知。

【注释】

小庭:小院子。

散:指客人们离去。

移时:过了好一会。

西岭:西边的山岭。

生巧:指云彩变幻,好像很巧妙的样子。

东林:指东方的树林。

上迟:天快亮了。

蛩(qióng)声:即蟋蟀叫声。

乱草:杂乱的草丛。

疏篱:稀疏的篱笆。

虚馆:空寂的客舍。

清秋:深秋天气。

幽怀:内心的思绪。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开头两句写夜坐庭中,宾朋已尽,自己独坐良久,时间不觉已过了很久。“小庭宾客散,独坐更移时”是全诗的起笔,它点明了时间,渲染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气氛,烘托出诗人在寂寞中的愁苦心情。接着写景,“西岭云生巧”,意思是说西边那山岭上,天空中飘荡着像被剪裁得十分精美的云彩。“月上迟”,指月亮升起得很晚。“月上迟”与“云生巧”相照应,写出了诗人对景物变化的观察入微,也表达了他对这美景的喜爱之情。“蛩声鸣乱草,萤火照疏篱”,写虫鸣和萤火的情状。“蛩声”是指蟋蟀的叫声,这里用一个“鸣”字,把蟋蟀的叫声拟人化,仿佛是它们在抱怨、哀叹什么似的;“乱草”形容草丛杂乱无章,形象地表现出夜色之浓,以及作者的孤独感。“萤火”指的是萤火虫的光,而“疏篱”则是指稀疏的篱笆,这两个词组一前一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乱草”、“疏篱”等词语,可以想象得到作者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荒凉和寂寞。“虚馆”一词,既点题,又暗含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空虚。“清秋”一词,既表明了季节特点,又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静夜”二字,将诗人的孤寂、惆怅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幽怀只自知”是全诗的收尾,也是主旨所在。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的内心感受是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是无法理解的。这一句既是全篇的总结,又是对全篇的总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朴素、含蓄蕴藉,充满了诗人独特的情感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