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途逢故吏,知我旧铨郎。
作尉同梅福,之官在柏乡。
严城勤斥候,传舍盛供张。
更向虞君问,云何去庙堂。
【注释】
①柏乡:地名,在今河北省。铨司:吏部的别称。故吏:过去的同事。梅福:西汉人,曾官为南昌尉,后弃官隐居。②同:做。③传舍:指驿站的馆舍。④虞君:春秋时的贤相虞丘。云何:如何,怎么样。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柏乡遇故吏时所写。
首联“客途逢故吏,知我旧铨郎。”诗人在旅途中遇到故吏(旧同事),并知道这位故吏曾是自己的上司(铨郎)。这是全诗的第一句,也是关键之句,它概括了前四句所写的内容,并引出下文。
颔联、颈联进一步展开对旧吏的描写:“作尉同梅福,之官在柏乡。”“作尉”是指出任地方官,“之官”是去赴任的意思。这两句意思是说,你和我都是当县尉的官员,现在你到柏乡去做官。诗人用“同”字来突出二人的共同点——都曾任县尉,同时用“梅福”来表明自己和故吏的出身相同,也暗含着两人有共同志趣的意思。
“严城勤斥候,传舍盛供张。”“严城”,指设防严密的城镇;“斥候”,侦察敌情的人;“传舍”,传递文书的驿舍。这两句是说,你作为严城的侦察人员十分勤奋,你的驿舍里备办得非常周到。“盛”字既形容备办得周到,又表示很丰盛。这两句是对上句的补充说明,写出了当时官场的紧张气氛和对旧吏的重视。
尾联“更向虞君问,云何去庙堂。”虞君是东汉时的著名宰相虞丘,他曾三次出任宰相,被人们称为“三公”;庙堂,泛指朝廷或官府。这两句意思是:你离开庙堂后,还能否再回朝做宰相?“云何”就是“怎么样”,“去庙堂”即离开朝廷。诗人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故吏的关心与关切之情。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在唐玄宗天宝初年。当时,诗人正因事谪居洛阳。诗人的朋友王昌龄也因事被贬为龙标尉。于是诗人在《送昌黎王昌龄之岭南》一诗中写了“三年作县尉,今日谪栖栖”的句子。这里所说的“县尉”,就是指唐代的一种低级官职。诗人与王昌龄同遭贬黜,所以有“客途逢故吏”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