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惊落木,凉气入虚棂。
讲罢风过席,吟馀月在庭。
酒分邻瓮绿,灯照壁书青。
习静多真趣,还期学考亭。
诗句逐句释义:
秋声惊落木:秋天的声音使树枝上的叶子纷纷落下,如同被惊扰。
注释:秋天的到来带来了自然界的变化,树叶的凋零是秋天的象征之一。凉气入虚棂:凉爽的空气进入窗棂(指窗户),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注释:这里的“虚棂”可能指的是空荡的窗格或未加雕花的窗框,形容房间内的氛围清幽。讲罢风过席:讲课结束后,风吹过坐席,带来一种宁静的感觉。
注释:这反映了讲课时室内外环境的变化,从热闹到安静的转变。吟馀月在庭:读书完毕后,月光映照在庭院之中,增添了一份静谧的气氛。
注释:夜晚的月光为庭院增添了浪漫与宁静的气息。酒分邻瓮绿:酒杯中的酒液泛着绿色的光泽,可能是由于酒中添加了某种颜色。
注释:这描述了酒的颜色和质感,也可能是对饮酒场景的一种描绘。灯照壁书青:灯光照亮墙壁上的书页,使得书本看起来更加清晰。
注释:这显示了光线对书本颜色的影响,增强了视觉美感。习静多真趣:练习静坐可以体会到很多真正的兴趣和乐趣。
注释:这反映了通过静坐可以培养出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还期学考亭:期待着下一次的学习考核,希望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注释:这里的“学考亭”可能是指一个学习考试的地方或机构,体现了学习的紧迫感和目标导向。
译文:
秋声惊落木,凉气入虚棂。
讲课后风轻拂席间,读书余下月光洒庭前。
酒香随风入瓮绿,灯火映壁书青翠。
习静心得真趣多,期待学考亭再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述、课堂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学习生活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知识追求和精神修养的热爱。诗中的“秋声”、“凉气”、“风”、“月光”、“酒”、“壁书”等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充满诗意的学术氛围,使人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和收获。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味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