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病沉绵,淹淹值暮年。
精神俱已耗,药石苦难痊。
割股时调膳,焚香夜吁天。
此心诚可重,不愧世人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题为《题典史邵永龄割股手卷》。诗中描绘了典史邵永龄在母亲病重之时,割下自己的一块肉为母治病的故事。以下是逐句释义:

  1. 慈母病沉绵:这里的“沉”指的是病情严重,“绵”形容病情缠绵不断。整句意为母亲的病情非常沉重,缠绵难治。
  2. 淹淹值暮年:这里的“淹淹”表示疾病带来的疲惫和困顿,“值”指正值、正在。整句描述的是典史邵永龄正值晚年,却要忍受疾病的折磨。
  3. 精神俱已耗:这句话表达了邵永龄在疾病中失去了精神活力,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4. 药石苦难痊:这里的“药石”比喻药物和治疗手段,而“苦”则表示痛苦。整句的意思是通过药物治疗,但病情依然难以痊愈,痛苦不已。
  5. 割股时调膳:这句描述了典史邵永龄为了给母亲治病,不惜割去自己的一块肉。这里的“割股”是典故,出自《后汉书·列女传》,讲述了吴猛为了孝顺母亲,不惜将自己的大腿肉割下来喂母的传说。
  6. 焚香夜吁天:这句表达了邵永龄深夜祈祷的情景,他可能在燃烧香料,向天空祈求神灵保佑母亲早日康复。
  7. 此心诚可重:整句表明了邵永龄对母亲深厚的孝心和决心,即使牺牲自我也无怨无悔。

赏析

这首诗通过典史邵永龄的故事,展现了古代人在面对重大疾病时的无奈与坚韧。诗中的“割股”行为不仅是对医学知识的运用,更是一种深沉的孝道表达。邵永龄的行为虽然极端,但也反映了古代人在困境中对亲情的极致追求和牺牲精神。同时,诗歌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节义”的价值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