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邑簪缨后,兰坡早有声。
方期登仕版,遽尔赴泉扃。
竟负生前志,空留身后名。
桃源冢新建,过者为伤情。

【注】袁忠操,即袁可立,明末清初人,有《观沧海》诗。

鄞邑簪缨后,兰坡早有声。

鄞县(今浙江宁波)为明代著名文化城市。簪缨,古代指高官贵族的冠饰和仪仗。兰坡,袁可立号“小司马”,其居地称“兰坡园”。

方期登仕版,遽尔赴泉扃。

仕版,朝廷颁发的文告、委任状等文书。赴泉扃,指去世。袁可立原计划登上仕途,却未料想竟先逝于世。

竟负生前志,空留身后名。

负,抱憾;遗恨。生前志,指生前所追求的理想或抱负。身后名,指死后留下的名声或影响。袁可立生前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留下了遗憾。

桃源冢新建,过者为伤情。

桃源,传说中理想的避世之所。冢,坟墓。袁可立死后,人们为他建了一座桃源般的坟墓,路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感慨万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明代著名文人袁可立的悼念之作。袁可立,字仲文,号小司马,明末清初人,有《观沧海》诗传世。他才华出众,曾任福建巡抚,因抗清而殉难。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诗的前两句“鄞邑簪缨后,兰坡早有声”描述了袁可立的出身和成就。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化城市鄞县人,年轻时就已经有了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然而,好景不长,“方期登仕版,遽尔赴泉扃”表达了他对未能实现自己政治理想和抱负的遗憾和悲痛。他原本期待着能够进入仕途,施展才华,但最终却因病去世。

接下来的“竟负生前志,空留身后名”进一步揭示了袁可立的悲剧命运。他生前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能抱着遗憾离去,留下身后的名声和影响。这既体现了他的不幸命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最后两句“桃源冢新建,过者为伤情”则描绘了袁可立墓地的景象和人们的感慨。他在死后被安葬在了一片桃花源般美丽的土地上,使得路过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感慨万分。这既是对他的一种怀念和纪念,也是对他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尊重。

这首诗通过对袁可立生平事迹的回顾和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敬仰和缅怀之情。同时,它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