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倚阑干久,凉风满客衣。
树从京口断,山到海门稀。
雁影横秋色,蝉声送夕晖。
芜城才咫尺,楼堞望中微。

多景楼

独倚阑干久,凉风满客衣。
树从京口断,山到海门稀。
雁影横秋色,蝉声送夕晖。
芜城才咫尺,楼堞望中微。

译文:

独自一人倚靠在栏杆上,久久地凝望着远方的景色。凉爽的秋风轻轻吹过,仿佛能穿透我的衣服。
江边的树木已经从京口断裂,山峦也到了海门显得稀疏。秋天的雁影横亘在天空,蝉声伴随着夕阳缓缓消逝。
芜城的距离如此近,而我却只能在楼堞上远远望去,只能看到它的一点点影子。

注释:

  1. 多景楼:位于江苏南京的一个历史建筑,历史上曾作为游览胜地,现为南京的一处旅游景点。
  2. 阑干:栏杆,这里指代楼的外部。
  3. 客衣:客人的衣服,暗示诗人身处异地,感受季节变化。
  4. 树从京口断:指长江以北的树木已经从江口(即今天的南京)断裂,表示季节更替,树木凋零。
  5. 山到海门稀:指远处的山脉逐渐稀少,海门是南京附近的一个地名,此处形容地势的起伏和自然景观的变化。
  6. 秋色、夕晖:秋天的颜色和夕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气氛。
  7. 芜城:南京旧时的别称,这里指代南京本身。
  8. 楼堞:古代城墙上的矮墙或垛口,这里指代南京的城墙。
  9. 微:微小、隐约。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多景楼上远眺的景象。首句“独倚阑干久”,表达了诗人独自站在高楼上,久久凝思的情感;次句“凉风满客衣”,写出了秋风习习,让人感觉寒冷,同时可能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三句“树从京口断”则描绘了季节更迭带来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暗喻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后三句“雁影横秋色,蝉声送夕晖”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宁静和哀愁,雁群飞过天际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蝉声则是夏日的象征,在这里却似乎预示着秋天的到来。结尾两句“芜城才咫尺,楼堞望中微”则表达了诗人对南京的深情,虽然距离不远,但因为心中牵挂而觉得它变得模糊不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