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别后廿馀载,地远无由寄尺书。
习静禅心原自定,长斋法候近何如。
道高久伏畬山虎,诗罢闲观泖水鱼。
我独怀师清不寐,银台月上夜窗虚。
寄松江畬山鼒长老
鸡鸣别后廿馀载,地远无由寄尺书。
习静禅心原自定,长斋法候近何如。
道高久伏畬山虎,诗罢闲观泖水鱼。
我独怀师清不寐,银台月上夜窗虚。
注释:
- 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区):地名,指代作者所居住的地方。畬山:即畬田,指代作者的家乡或故乡。鼒:古代对人的敬称。长老:尊称年长的学者或僧人。
- 鸡鸣别后廿馀载:指作者与松江的长老分别已经有二十多年了。鸡鸣:清晨的第一声叫唤。
- 地远无由寄尺书:因为地处偏远,无法通过书信的方式寄送。尺书:古代书信的长度通常以尺来计,这里用来比喻书信。
- 习静禅心原自定:在修行静坐中,内心已经能够自我安定下来。习静:指练习静心。禅心:禅宗的心性。
- 长斋法候近何如:由于长期斋戒,法事和修行的安排是否顺利呢?长斋:长时间吃素,遵守宗教或道德规范的饮食规定,以示清修。法候:指佛教徒进行的各种宗教活动。
- 道高久伏畬山虎:意思是说,我的修为很高,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下山,所以山上的野兽也对我敬畏。道高:形容自己的修为高深。伏:隐藏、躲藏。
- 诗罢闲观泖水鱼:意思是说,诗歌创作结束后,我就会放下手中的笔去观看湖面上游动的鱼儿。诗罢:完成诗文的创作。泖水:地名,此处泛指湖泊。
- 我独怀师清不寐:独自怀念老师的清高品格,以至于失眠。我独:我一个人。怀师:怀念老师。清:清高,高尚的品格。不寐:失眠。
- 银台月上夜窗虚:月光如银洒落在窗户上,夜晚显得格外空旷。银台:明亮的月光照射在银色的台上。夜窗:夜晚的窗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思念松江隠居者(长老)的诗,通过描述自己在松江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心的感受来表达对长老深深的怀念之情。
首句“鸡鸣别后廿馀载”,描绘了作者与松江的长老分别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时间之长使得两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疏远。”地远无由寄尺书”则进一步强调了由于地理位置相隔遥远,无法通过信件的方式与长老沟通联系的困难。
接下来的诗句”习静禅心原自定,长斋法候近何如”,表达了自己修炼静坐、修行佛法的心性已经逐渐稳定下来,同时询问自己长期的素食修行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回报。”道高久伏畬山虎”则是对长老的一种赞美,认为他的修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连山林中的猛兽都对其敬畏有加。”诗罢闲观泖水鱼”则描绘了自己在诗歌创作完成后,会放下笔来欣赏湖面上自由自在游动的鱼儿,以此来放松心情。
最后一句”我独怀师清不寐,银台月上夜窗虚”,表达了自己独自怀念老师清高品格的心情,以至于失眠。”银台月上夜窗虚”则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映照在窗户上的情景,使得整个夜晚显得更加空寂,更加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整首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长老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心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