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凌虚喜惯登,阑干面面记长凭。
沉犀水净明如练,仪凤山高翠作层。
独鹤时惊云外锡,长廊谁点佛前灯。
几回爱向西南望,老树阴森护惠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大慈寺法王阁》。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1-2句:高阁凌虚喜惯登,阑干面面记长凭。
注释:高耸入云的法王阁,让我习惯了攀登,我在这里常常倚栏凭吊。
赏析:这两句写诗人对法王阁的喜爱之情。他喜欢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的景色,而法王阁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他尽享美景的地方。同时,他也喜欢在登高之后倚栏凭吊,以抒发自己的情怀。这里的“阑干”指的是法王阁上的栏杆,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他对法王阁的情感依恋。

第3-4句:沉犀水净明如练,仪凤山高翠作层。
注释:水面如同沉香木制成的犀角一样清澈透明,仪凤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仿佛是层层叠叠的翠绿。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法王阁周围的自然景观。沉香木制成的犀角在水中显得清澈透明,如同明镜一般。仪凤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层林尽染,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这样的自然风光为法王阁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宁静的氛围。

第5-7句:独鹤时惊云外锡,长廊谁点佛前灯?
注释:“独鹤”指一只鹤,它不时地从云层之上惊起,似乎在寻找什么;“云外锡”指寺庙中的佛像,它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而“长廊”则是通往法王阁的长廊,这里没有灯光,所以有人在那里点燃了佛前的灯火照明。
赏析:这几句诗描绘了法王阁周围的一些情景。当独鹤从云层之上惊起时,它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而云外的佛像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让人不禁联想到佛教的神秘和庄严。而在长廊上,有人点燃了佛前的灯火,为夜晚的法王阁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光明。这些情景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又神秘的法王阁夜景画卷。

第8-9句:几回爱向西南望,老树阴森护惠陵。
注释:我经常喜欢站在西南方向眺望,那里有一棵古老的大树,它的树荫遮蔽着惠陵。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法王阁周边环境的深厚情感。他总是喜欢站在西南方向眺望,那棵古老的大树仿佛是他的忠实朋友。它的树荫不仅遮蔽了惠陵,还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一份安宁和保护感。这样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使得整个法王阁地区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