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前红杏犹未放,山上花开照眼新。
不是化工有私意,向阳草木易为春。

【注释】:

游石经山见杏花偶赋:游览石经山(在河南登封县)看到满树杏花偶然作诗。

村前红杏犹未放,山上花开照眼新:山下的村子,杏花还未开,山上的杏花已经开了,并且开得非常鲜艳、美丽,令人目不暇接。

不是化工有私意,向阳草木易为春:这是诗人的议论,他认为并不是大自然有意偏袒什么而造成这种差异;只是那些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容易受到春天的恩赐。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当时作者因上书论事,得罪权贵,被贬谪到江陵(今湖北荆州)。在赴任途中经过石经山时,见到满山遍野盛开的杏花,触景生情,遂作此诗。全诗以咏花为主,兼写议论,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及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首句“村前红杏犹未放”,写所见之景。言村里的红杏还没有开花,但山上的杏花却已开得灿烂夺目,令人耳目一新。次句“山上花开照眼新”,描写山上景色。言山上的杏花盛开,其色彩艳丽,光彩夺目,犹如一道道明亮的光束射进人们的眼睛,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两句写景工笔细描,形象鲜明,色彩绚丽。三、四句是议论抒情。言山下的村庄,由于没有阳光的照耀和滋养,所以杏花尚未开放。而山上的草木之所以能迎来春天,是因为它们得到了阳光的青睐,得以沐浴在春光之中。这两句议论中包含有诗人的人生体验。诗人认为,并非自然界有意偏袒某些事物,而是阳光的恩泽使得向阳之地的草木更容易迎来春天。这里,诗人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现象的看法和思考。他坚信万物都有其内在的生命力和成长的条件,只有得到合适的环境和条件,才会茁壮成长。因此,即使面临困境和挫折,也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含蓄,既表现了诗人敏锐的审美观照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又体现了他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议论,传达出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