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高处采青霞,烟影林光葺作家。
懒读不栽书带草,独眠犹爱合欢花。
霜浇古石多无发,云挂危松喜有丫。
畏俗由来如畏病,莫教尘迹破庭沙。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王维。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北山高处采青霞,烟影林光葺作家。
-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在北山上,诗人采摘到了美丽的青霞(即朝霞),它像烟雾一样笼罩着山林,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同时,诗人还用“烟影”和“林光”这两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景象,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最后一句“葺作家”,可以理解为诗人正在用这些美景来装饰自己的家园,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懒读不栽书带草,独眠犹爱合欢花。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读书和生活的不同态度。首先,诗人说自己懒得读书,甚至没有心思去栽种书带上的草。这说明他在读书方面可能遇到了一些困难或挫折,导致他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和动力。然而,尽管如此,他还是喜欢独处时躺在床上欣赏合欢花的美丽景色。合欢花是一种象征着友谊和欢乐的植物,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霜浇古石多无发,云挂危松喜有丫。
- 这两句诗描绘了自然景观中的奇特景象。在寒冷的霜雨中,古老的石头上几乎看不到任何生机勃勃的痕迹,仿佛已经被时间遗忘。然而,当云雾缭绕在险峻的松树顶端时,却能发现它们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枝叶繁茂地生长着。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顽强的生命力,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 畏俗由来如畏病,莫教尘迹破庭沙。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社会的担忧和忧虑。他认为人们总是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和名利地位,从而忽略了精神生活和内心的宁静。因此,他提醒人们要远离世俗的纷扰,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同时,他也呼吁社会不要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
赏析:这首诗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北山上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对北山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通过描写读书与生活的态度,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揭示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通过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担忧,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