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沼长涵钟磬音,庵罗秋色引相寻。
天荒金界疑萧帝,人傲朱门似道林。
法雨定沾狮座近,霜风不到雁堂深。
平居诗思偏怜汝,还为晴窗一朗吟。
【注释】
过石帆:经过石帆。石帆,即石帆山,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
一株兰若:一座寺院。兰若,梵语“伽蓝”的音译,指僧院佛寺。
虚沼:指空寂幽静的池塘。
庵罗:指寺院周围的丛林。秋色:指深秋景色。
萧帝:指萧衍(509-557),南朝梁武帝。萧衍是南朝梁开国皇帝,曾一度称帝,史称萧氏。
朱门:指豪门富家。
法雨定沾狮座近:指佛祖的法力必定能沾着狮子座。
霜风不到雁堂深:指寒风吹不进深藏在雁堂里的诗人的诗思。
平居:平日,平时。
偏怜:特别疼爱。
还为晴窗一朗吟:指诗人特地在晴朗的窗户下朗诵这首诗歌。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自己对寺院、山林、秋天以及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全诗语言清新,风格清丽,意境高远。
第一二句写寺院环境。首句写空阔的池塘,长满水草、荷花,发出清脆悦耳的钟磬之声。次句写周围茂密的丛林,映衬着寺院。这一句中有两个关键词:“钟磬”和“秋色”,它们分别点染了寺院的环境氛围及季节特征。
第三四句是写诗人自己。第三句中有一个“疑”字和一个“傲”字。这两个字表明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心态和闲适的性情。末句写自己独处时仍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阵阵钟声,但那清凉的秋风却吹不到我居住的高高的雁堂深处。“法雨”指佛法之雨,这里比喻佛法如雨般洒落在自己的身边,“霜风”指寒风,这里比喻寒风无法吹到自己居住的地方。这两句以“法雨”和“霜风”作比,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也暗示了诗人身处乱世而志存高远的情操。
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志向与情怀。前句说诗人特别喜欢欣赏那些高雅的诗文,后句说诗人要亲自去吟诵这些优美的诗篇。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高雅文学的喜爱,又表现了他渴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绪。
整首诗语言清新,风格清丽,意境高远。诗人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刻画,同时运用了一些象征性的词语,使得诗歌具有更加丰富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