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蒹葭入薜萝,黍苗无限独悲歌。
人间几见桑田变,天上曾闻玉辇过。
紫府有名同羽化,荆榛无月泣铜驼。
可怜国破忠臣死,牧笛吹风起夜波。

诗句输出:

万里蒹葭入薜萝,黍苗无限独悲歌。    
人间几见桑田变,天上曾闻玉辇过。    
紫府有名同羽化,荆榛无月泣铜驼。    
可怜国破忠臣死,牧笛吹风起夜波。    

译文输出:

遥远的海边芦苇与薜荔缠绕,黍苗生长在无尽的土地上独自哭泣。    
世间何时能看到土地变成海洋,天上是否曾听闻帝王的辇车经过?    
紫霄宫的名字与神仙羽化相同,荆榛丛中没有月光只有悲伤的啼鸣。    
可惜国家破碎了忠诚的大臣死去,牧笛吹响在夜晚波涛中让人心伤。    

注释输出:

  • 万里蒹葭入薜萝:形容海边的景象,蒹葭和薜荔相互交织。
  • 黍苗无限独悲歌:黍苗象征着古代人民的苦难,而“独”字则表达了诗人独自哀叹的情感。
  • 人间几见桑田变: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如桑田一般难以预测。
  • 天上曾闻玉辇过:玉辇是皇帝出行时的车驾,这里暗示历史上的辉煌已被遗忘。
  • 紫府有名同羽化:紫府是道教中的仙境,此处指神仙的归宿,与羽化同义,意味着升天或超脱。
  • 荆榛无月泣铜驼:荆榛代表荒凉,铜驼是古代的一种动物,此处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过去繁荣景象的怀念和当前的萧条。
  • 可怜国破忠臣死:忠臣为国家献身,国家的沦陷和忠臣的死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 牧笛吹风起夜波:牧笛声在夜里响起,引发内心的波动,可能是对故乡的思念或其他情感的流露。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边的自然景观与黍苗的生长,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从“万里蒹葭入薜萝”到“独悲歌”,表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诗中提到的“人间几见桑田变”与“天上曾闻玉辇过”,揭示了历史的无情和现实的凄凉,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语言朴实却意蕴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