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烟闲绕望春台,千里关山百战来。
金水河枯龙已去,碧霄笙吹鹤飞回。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真境辟蓬莱。
西楼怅望芳菲节,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释】
崖门:在今福建上杭县。
飞烟:烟雾缭绕。闲:悠闲,宁静。
关山:这里指边关和险峻的山川。百战:无数次的战役。
金水河:即金水桥,位于汴京南门外,是北宋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一座桥梁。龙:指皇帝。已去:消失。
碧霄笙吹鹤飞回:指宋徽宗被金人俘虏后,赵构南渡,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南宋。
江上小堂:指南宋朝廷在江南建的小朝廷。巢翡翠:比喻朝廷中像翡翠鸟一样聚集的大臣。
苑边:皇宫周围。真境:真正的境界。辟蓬莱:指进入仙境。
西楼怅望芳菲节:指诗人在西湖边的西楼上眺望美好的春景,但心中却充满了惆怅之情。芳菲节:美好的春天。
怀抱:胸怀,抱负。何时得好开:什么时候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赏析】
此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作者为南宋初年名臣、文学家岳飞之孙岳霖(字履道)。当时,金军南侵,岳飞死难,宋室南渡,高宗赵构即位,偏安东南一隅。岳飞的遗族及忠义之士,都对金朝统治者极为不满,因而经常有抗金斗争发生。岳霖这首词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全词写景抒情,感慨万千,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上片起首两句写景,“飞烟闲绕望春台,千里关山百战来”,意思是说,春天来了,烟雾缭绕着望春台,而那些关山险阻也经过了无数的战斗才来到眼前。这两句既写出了边关的艰难险阻,又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身处危难之中,时刻警惕着敌人的侵袭。接着两句,“金水河枯龙已去,碧霄笙吹鹤飞回”,则是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金水河是汴京的象征,如今已经干枯,而龙也已经离去,象征着南宋朝廷的衰败。碧霄笙吹鹤飞回,则是指宋徽宗赵佶南逃时被金人俘虏,后来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这里的“鹤飞回”暗指赵构等人回到了中原大地。
下片开头两句,“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真境辟蓬莱”,则是描写自己身处江南的繁华之地,却无法忘怀北方的故土。这里的“巢翡翠”和“辟蓬莱”都是用来形容自己在南方的生活并不如在北方一样美好。接着两句,“西楼怅望芳菲节,怀抱何时得好开”,则是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忧虑。这里的“芳菲节”指的是春天的美好时期,而“怀抱何时得好开”则是指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何时才能够实现。
整首词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色和表达自己的感情,展现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