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门三百里,洄溯未为遥。
西水秋无力,南风夜有潮。
豫防闻往哲,列戍自前朝。
海徼波涛地,毋云兵已销。
下面是对《端江五日写怀六首》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 诗句释义:这首诗的第一句“厓门三百里,洄溯未为遥”描绘了地理位置之远和水流的回旋。第二句“西水秋无力,南风夜有潮”则表现了秋季西水的无力感和晚上南风带来的潮汐现象。第三句“豫防闻往哲,列戍自前朝”反映了历史上的军事防御措施和军事设施的历史沿革。第四句“海徼波涛地,毋云兵已销”表达了对于海洋边疆的警惕以及对军事行动的重视。
- 译文:在遥远的厓门,三百里的距离并不遥远,河水的回旋让人难以捉摸。西水在秋天显得力不从心,而南风的夜晚却带来了潮汐的涌动。历史上的先贤们通过预防措施来应对未来可能的挑战,而现在的戍卫部队也继承了前朝的遗训,守卫着这片海域。大海的边界充满了波涛,但我们绝不应认为战争已经结束。
- 关键词注释:这首诗中的“厓门”、“西水”、“南风”等都是具体地理或自然现象的象征。“豫防”、“往哲”、“列戍”等词则代表了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积淀。
- 赏析:陈恭尹作为一位明末清初的诗人,他的诗作通常流露出对时代变迁、国家兴衰的深刻感慨。这首诗通过对端江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过去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含义深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审美情趣。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的结合,诗人不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更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