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荒为泽国,海舶壮军威。
跋浪如山立,乘风若电飞。
雉曾重译贡,马已华阳归。
恃有长城在,南人解铁衣。
陈恭尹(1631年-1700年),字元孝,号半野,广东番禺人。他是明代的文学家、诗人,也是岭南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陈恭尹的诗歌创作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炎荒为泽国,海舶壮军威:这里描绘了边远地区的繁荣景象,海舶(即航海船只)象征着强大的海军力量。
- 跋浪如山立,乘风若电飞:形容船只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行,如同山一般稳固;乘风破浪,速度之快仿佛电闪雷鸣。
- 雉曾重译贡,马已华阳归:描述了古代国家的使者前来进贡,而远方的马匹则被带回国内。
- 恃有长城在,南人解铁衣:这里的“长城”可能是指边防设施,而“南人解铁衣”则表达了南方人民在抵御外敌中展现出的英勇和坚韧。
- 雉曾重译贡,马已华阳归:重复了上句的内容,强调了使者的到来和马匹的返回,象征着和平与稳定。
- 恃有长城在,南人解铁衣:这里的“长城”可能是指边防设施,而“南人解铁衣”则表达了南方人民在抵御外敌中展现出的英勇和坚韧。
《端江五日写怀六首》是陈恭尹对当地生活和历史的记忆与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观、社会现象和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他对这个时代的观察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