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木萧萧风又吹,两厓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拜古祠。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这首诗是明朝的杨慎所作,他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曾随父亲杨廷和出使琉球,并被琉球国王礼遇甚厚,后来因受奸臣排挤而回到国内。此诗即写于他回京后不久,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局动荡、国家分裂的忧虑和感慨。
以下是诗句的逐字释义:
- 山木萧萧风又吹——形容山林中树木萧瑟,风声呼啸。
- 两厓波浪至今悲——指福建的两岐山一带,因为这里是郑成功抗清的战场,因此有“悲浪”之称。
- 一声望帝啼荒殿——一望,远望的意思。荒殿,荒凉的宫殿。传说明光宗在位时,郑成功曾在海上与清兵对峙,光宗在宫中听到外面的声音便以为是清兵攻城,于是号啕大哭,所以这里说“啼荒殿”。
- 十载愁人拜古祠——十年来,作者因政治斗争受到排挤,心情抑郁,每次路过郑成功抗清的古迹,都感到悲伤。
- 海水有门分上下——大海中有两座山峰,一座在上面,一座在下面,好像门一样分开。
- 江山无地限华夷——意思是国家的领土没有界限,可以随意划分给不同的民族或国家。
- 停舟我亦艰难日——停船在江上,一天天地感到困难重重。
- 畏向苍苔读旧碑——害怕看到那些已经模糊不清的旧碑文,因为上面刻着的是前朝的历史和兴亡之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通过描绘历史事件的场景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于现实政治状况的担忧。首联通过描写山木风声,引出对历史的回顾;颔联通过“望帝”一词,将读者带入了那段充满战乱与悲痛的历史;颈联则以“海水有门分上下”比喻国家领土没有明确边界;尾联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于现实的忧虑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有现实的孤独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