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宝月旧庄严,胜概登临得尽兼。
积水有涛环四面,数峰如画入重檐。
传衣人远空馀树,铸鼎龙遥久坠髯。
世外世间何限恨,愧无新赋拟江淹。

【注释】

宝月台:在南京秦淮河畔。有作:作者在宝月台所作,即题诗。

胜概:美好的景致。兼:兼得,都尽得。

积水有涛:积水成渊,四面环水。涛,波浪。

数峰如画:几座山峰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入重檐:进入层层屋檐。

传衣人:传说中的仙者。

铸鼎龙:古代神话中龙的化身为神鼎。

世外世间:世间之外的世界。

何限恨:无限的恨。

新赋:新的诗文创作。拟江淹:《南史》记载,江淹少时常患脚弱不能行步,后被任为文史官,因见宫门内新植杨柳,遂感物起愁绪,作诗《杂体二十首》,其中就有“望林不见双飞鸟,河阳一树六离宫”。后以“拟江淹”指代作诗词。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怀之作。诗写诗人登临宝月台所见景色,感慨自己年华易逝、功业未就的无奈之情。全诗意境高远,想象丰富,语言优美,风格清新。

开头两句:“高台宝月旧庄严,胜概登临得尽兼。”意思是说,宝月台高耸入云,昔日庄严雄伟,登上此台可以尽览胜景。这两句是总写登临之乐,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中间两句:“积水有涛环四面,数峰如画入重檐。”意思是说,四周的积水形成波涛汹涌的湖面,而那几座山峰则如同画家精心绘制的图画一样,镶嵌在重重屋檐之下。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宝月台上的美景。诗人通过描绘四周湖水波涛滚滚、山峦叠嶂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这些景物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功业未就、年华易逝的忧虑和感叹。

接下来两句:“传衣人远空馀树,铸鼎龙遥久坠髯。”意思是说,曾经有人传言这里是仙人居住的地方(相传汉淮南王刘安曾于此铸成宝剑五枚,一名“龙泉”),现在只剩下几棵树木。而那条龙(相传为夏禹治水时降服的)早已飞去,只留下几根胡须悬挂在空中,象征着它曾经的强大和威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宝月台上的古迹遗迹,以及它们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诗人通过对这些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尊重之情。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功业未就、年华易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最后两句:“世外世间何限恨,愧无新赋拟江淹。”意思是说,在这世上的人世间,我有多少无尽的遗憾啊!然而,我却没有新的诗歌来模仿江淹那样的伟大作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无奈和自嘲之情。同时,这两句也揭示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认识和态度,即诗歌创作并非易事,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敏锐的艺术感知能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整首诗通过描绘宝月台上的景色和古迹遗迹,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历史文化传承和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深刻体会。诗中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