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每约不成行,且喜肩舆早出城。
尘路未知还近远,仙山遥望已分明。
田收晚稻馀秋色,寺入溪桥隔竹声。
同咏新诗各惆怅,故人卮酒未同倾。
【赏析】
《九日同连双河湛天沐慧容上人二儿士皆自增城将登罗浮中路宿资福寺》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礼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诗人九月一日与家人游罗浮山,途中宿资福寺,并作新诗相和,表达了一种悠然的闲适之情。前四句写登山之乐;后六句写途中之景及作新诗之乐。全诗意境开阔,情调闲适,语言平易,风格清丽。
首联“九月晦日同连双河湛天沐慧容上人二儿士皆自增城将登罗浮中路宿资福寺”,起笔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身份,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同”字表明了作者与连双河、湛天、慧容等人一起出游,而“将登”则显示了他们准备攀登罗浮山的决心。
颔联“罗浮每约不成行,且喜肩舆早出城”,“罗浮”在广东境内,是著名的名山之一,诗人与家人约定好要去游览,可是未能成行,但能早出城游玩也是一种快乐。
颈联“尘路未知还近远,仙山遥望已分明”,“尘路”指的是世俗的生活道路,“仙山”则是人们向往的地方,这里指代罗浮山。诗人站在山路上,看着远处的山,心中充满了喜悦。
尾联“田收晚稻馀秋色,寺入溪桥隔竹声”,“田收晚稻馀秋色”描绘出了丰收的季节,稻田一片金黄,秋天的气息也弥漫在空气中。“寺入溪桥隔竹声”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寺庙坐落在溪边的小桥上,周围环绕着竹林,风吹过竹叶的声音仿佛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整首诗通过描绘登山、游览、收获、观赏等场景,以及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同时,诗歌中也透露出了作者内心的闲适和愉悦,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悠然的闲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