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禺山舍倚城根,小种梅花别作村。
僻地岂堪过使节,野人唯有扫柴门。
初冬风雪回征棹,寸晷从容接晤言。
岭表旧家乔木尽,后来桃李赖君繁。

【解析】

1.“小禺山舍”中的“禺”字,是地名。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禺”是古州名,即今广西梧州市苍梧县。2.第二句中的“别作村”,是指梅花开在村庄之外,与村庄形成对比,突出了梅花的特异。3.第三句中的“使节”,指使者和官员。4.第四句中的“扫柴门”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朋友要回家扫雪关门,而诗人却无法回去的情态。5.第五句中的“岭表”是指南方边远地区,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的家乡梧州。6.第六句中的“桃李”比喻恩德或功绩。7.最后一句中的“赖君繁”意思是说,因为有了您的到来,才使得我家乡的桃花李花都繁盛起来。

【答案】

译文:小禺山里的房屋傍着城根,小种梅花开在村庄之外。偏僻的地方哪里经得起过使节,野人唯有扫除柴门。初冬风雪回到征棹上,一寸光阴从容接晤言。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诗人送王诚轩中书时,王诚轩中书所居之地——小禺山的山屋。王中书是来梧州的,诗人送他的不是一般的山舍,而是依傍着城根的小禺山的山屋。这两句写出了小禺山的山屋虽小,但却别具一格,有山高水长之意。颔联写自己不能回乡扫雪开门,是因为王中书要回岭南(即岭表),而自己则不能回去,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友情。颈联写王中书到任后,将给梧州带来繁荣。尾联写王中书到梧州之后,一定会得到梧州的民众的爱戴。

全诗以送别为主题,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离别。诗人送别的对象是一位使者和官员。他送别这位使者、官员并不是为了送别而送别,而是要借此机会向这位使者、官员道别,并请他转达他对梧州人民的问候。这种送别方式,正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风俗。

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它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前两句写实景,后两句写虚意。实景是送别时的景色,虚意则是诗人对梧州的美好祝愿,是实景中所包含的意蕴。第二,它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诗人通过写实景,表达了对友人的良好祝愿,抒发了自己的惜别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