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十丈几曾花,今见南州野老家。
近院似归金蜡炬,倚山如出石床砂。
每来丹凤巢三月,未许铜瓶折一丫。
便是天台最深处,赋才何让赤城霞。
诗句输出:
太华十丈几曾花,今见南州野老家。
近院似归金蜡炬,倚山如出石床砂。
译文输出:
太华山高达十丈,曾经盛开过许多花朵,如今只看到野家之地。
靠近院子的树木犹如金色蜡烛般燃烧,倚靠山峦仿佛是出自石床的沙石。
每来到那里,都能见到丹凤鸟筑巢,三月未到,但铜瓶却折断了一叉。
即使是天台的最深处,我赋诗的才华也绝不输给赤城山上的霞光。
关键词注释:
- 太华十丈:指太华山,位于山西省稷山县东北。
- 南州野老家:指南方的州府乡村,与太华十丈相对应。
- 近院似归金蜡炬:形容树木靠近院子时,形态如同金色蜡烛般燃烧。
- 倚山如出石床砂:描绘山势陡峭,犹如从石头床上突出的景象。
- 每来:每当来到这里。
- 丹凤巢:传说中的神鸟凤凰在巢中育雏,这里借指鸟类栖息的地方。
- 三月:通常用来指代一年中的春季。
- 未许铜瓶折一丫:铜瓶被折断,意味着这里的景色非常美丽。
- 天台最深处:天台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岸线上。
- 赤城霞:指的是赤城山的晚霞,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之一,象征着美丽和浪漫。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赞美。通过对太华山、南州野家等地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同时,通过使用各种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类的情感和想象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此外,诗中还融入了历史和文化元素,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