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闻归棹越黄河,又向维扬渡口过。
三月烟花虽寂寞,六朝秋草更如何。
高堂待进斑衣舞,下里犹思白雪歌。
一第蹉跎那足叹,贵人传者古无多。

【注释】

梁药亭:作者的朋友,名不详。归棹:船行貌。

又向维扬渡口过:在扬州(古称维扬)渡口渡过黄河。

三月烟花:三月的景色,指春景。

六朝:指东晋、宋、齐、梁、陈五朝。秋草:指荒凉衰败的景象。

高堂:高大的厅堂。

下里:民间。白雪歌:指《白雪歌》乐府诗。

一第:一官,即做官。蹉跎:失时。

贵者传,指贵人所传。

赏析:

首句写诗人听到友人归棹的消息后,立即从京城出发,乘船渡过黄河,前往扬州(古称维扬)看望友人。这一句中,”昨闻”是时间词,”归棹越黄河”是动作描写;”又向维扬渡口过”是地点描写,点出了诗人此行的目的。”昨闻”二字为全诗定调。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抵达扬州,又去渡口。”又向维扬渡口过”是动作描写,”三月烟花虽寂寞”是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思念之情;”六朝秋草更如何”则表现了诗人对南朝覆灭后的萧条景象的感慨。

第三句由景入情,写诗人看到扬州城外的春色而引发联想。”高堂待进斑衣舞”是想象中友人在宴会上的场面,”下里犹思白雪歌”则是想象中自己在宴会上的演唱。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于功名富贵的看法。”一第蹉跎那足叹”意为”做了大官又有何值得叹息呢?”“贵人传者古无多”意为”只有像我这样被达官贵人赏识的人很少,古代就几乎没有了”。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富贵的看法和态度。全诗语言简练,含义丰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也有对功名富贵的不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