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江上覆舟时,天道悠悠莫可知。
总是人间不成事,廿年重活更何为。

【注释】

武昌:今武汉市。王础尘:即王巩,北宋名臣、书法家和诗人,曾知洪州(今江西南昌)事。公元1042年(宋仁宗庆历五年),王巩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任上病逝。苏轼对友人之死深表哀痛。

“天道悠悠莫可知”:天象变幻无常,无法预知吉凶祸福。

“总是人间不成事”:世间人事,总是不如意,难以成全。

“廿年重活更何为”:已经过了二十年的光阴,现在又重新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呢?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朋友王巩的诗。王巩是北宋名臣,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遭贬谪,后又被起用。公元1042年(宋仁宗庆历五年)春,王巩再度被贬到黄州,苏轼闻讯后作此诗以吊唁。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哀悼之情和对自己命运多舛的感慨。前两句写王巩被贬黄州的遭遇。“覆舟时”,犹言“落难之时”。《庄子·大宗师》云:“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也。”苏轼化用此意,以喻王巩被贬黄州时的艰难处境。“天道悠悠莫可知”一句,既是对王巩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是作者自身遭遇的自况。当时苏洵已去世三年,苏轼兄弟虽被朝廷召回京师,但朝中权臣当道,政局动荡不安,苏轼心中充满忧虑。“总是人间不成事”一句,既表明自己对王巩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总结。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谪,仕途不顺,他深感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因而发出感叹。后两句写苏轼对友人的哀悼之情。“廿年重活更何为”一句,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王巩被贬黄州已有二十多年时间,此时苏轼得知消息后十分悲痛。他问自己:为什么还要活下去呢?这既是对王巩的哀悼,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充分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