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风泥雨遍城闉,多少无家太息人。
亲为遗黎寻旧屋,绿萝坡上驻车轮。
【注释】
送蒋莘田大参之任河南提学五首:五首诗分别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送”即“赠”,“蒋莘田大参”是明代的名士,曾任河南提学副使。“提学”,官名,掌管一省的教育事务。
暑风泥雨遍城闉(yīn):暑风指夏季的酷热,泥雨形容连绵不断的大雨。城闉:城墙内城,泛指城镇。
亲为遗黎寻旧屋:亲:亲自;遗黎:遗留下来的人民;旧屋:旧房子。
绿萝坡上驻车轮:绿萝坡:在郑州西南,有一座山叫绿萝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蒋莘田赴河南提学任时写的。诗人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炎夏的中原大地景象:暑风暴雨,满城泥泞,遍地残垣破壁,一片萧条荒凉之状。这既是对友人赴任之地的生动写照,又借以表达自己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惋惜之情。然而,诗人并未停留在对友人离任情景的描写上,而是进一步抒写自己的情志。他不仅关心友人是否能够体恤民生疾苦,关心百姓疾苦,而且亲为遗黎寻觅旧屋,希望友人到任后能为民众排忧解难,安居乐业。最后二句,诗人把希望寄托在友人的身上,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期望和信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以及作者渴望和平安宁的心境。
这首诗的构思新颖,结构严谨。全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前四句):从开头至“亲为遗黎寻旧屋”,诗人首先写送别友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即对友人离别的情景进行描写。这一层,写暑风暴雨、满城泥泞、残垣断壁等景物,旨在表现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惜别之情。第二层(中间四句):从“亲为遗黎寻旧屋”至尾联,诗人由对友人离别的叙写转入对友人离任后的祝愿与期待。这一层,先写自己为百姓寻找旧屋,然后设想友人到任后为百姓排忧解难的情景,并以此寄寓自己的期望和对友人的信任。第三层(最后四句):从结尾至“绿萝坡上驻车轮”,写自己送别友人之后的感受。这一层,写送别友人之后的心情,即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惋惜之情。第四层(最后二句):从“留连绿萝坡下”至结尾,写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寄托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这一层,写友人即将离去,但诗人仍然留连不舍,希望能在绿萝山中与友人相见,共同享受那难得的宁静时光。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构思新颖,层层递进。诗歌从送别友人的情景入手,进而抒写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对友人离别时的情感表达,再进而想象友人到任后的情景,最后抒发诗人对友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这样层层递进地展开,使整篇诗歌显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思路清晰。二是结构严谨。诗歌按照时间顺序,由送别友人开始,写到为百姓寻屋、设想未来的情景,最后抒写送别后的情感体验,前后呼应,紧密衔接。三是情感真挚,感人至深。无论是写对友人离别时的情感,还是写对友人未来的祝愿,都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尤其是最后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四是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整首诗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练流畅,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