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绿轻黄遍九圻,小亭一树更依依。
征西司马堪流涕,手种金城已十围。
越台新柳诗十首和王础尘 其一
陈恭尹,字元孝,号丹山,广东番禺人,清朝诗人。他的作品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富有诗意。在这首诗中,他用“濯濯清姿不易形,岭南霜树未凋零”来描绘柳树的生命力和坚韧性,展现了柳树在南方的独特魅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越台新柳诗十首和王础尘 其二
迎阳不用候葭灰,岁旦枝头柳眼开。
自是南州炎德在,春光先到越城来。
——清代·陈恭尹《越台新柳诗十首和王础尘 其二》
这首诗描述了春天的到来,柳树的嫩芽开始生长,阳光明媚,无需等待寒食节就能迎来春天。这里的“岁旦枝头柳眼开”意味着春天已经到来,柳树开始发芽。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南国之地的热情和赞美。
越台新柳诗十首和王础尘 其三
东皇行处无人见,凭仗高枝著意青。
手种金城已十围,何须更向玉门生。
——清代·陈恭尹《越台新柳诗十首和王础尘 其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到来,柳树的嫩芽开始生长。然而,由于没有人看见,它只能依赖自己的高枝来展现自己的绿色。最后一句“手种金城已十围,何须更向玉门生”意味着柳树已经长得很高大,不需要再向远方生长了。这里的“手种金城”可能指的是作者亲手种植的一棵柳树,而“玉门生”可能是指其他地方的柳树。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所种柳树的自豪和满足感。
越台新柳诗十首和王础尘 其四
春风拂槛露华滋,万点鹅毛片片飞。
不羡金銮五色绶,甘居江上钓鱼矶。
——清代·陈恭尹《越台新柳诗十首和王础尘 其四》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到来,柳树的嫩芽开始生长。柳叶上的露珠使景色更加美丽。这里的“万点鹅毛片片飞”形象地描绘了柳叶上的露珠像羽毛一样飘落的情景。作者表示自己不羡慕金銮殿上的五色绶带,宁愿在江边的钓鱼矶上过平静的生活。这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生活的态度。
越台新柳诗十首和王础尘 其五
碧云天阙晓初晴,翠影参差入画楹。
谁剪轻黄遍九圻,小亭一树更依依。
——清代·陈恭尹《越台新柳诗十首和王础尘 其五》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到来,柳树的嫩芽开始生长。早晨的天空晴朗,柳树的影子映入画栋之间。最后一句“谁剪轻黄遍九圻,小亭一树更依依”意味着是谁把柳树的嫩芽剪成黄色的枝条,让柳树在九圻之地都能看到。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柳树的赞美。
赏析
陈恭尹是清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他的诗作常常以自然景象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对自然的敬仰之情。《越台新柳诗十首和王础尘·其十》就是其中一首非常著名的作品。全诗如下:
越台新柳诗十首和王础尘 其十:
濯濯清姿不易形,岭南霜树未凋零。
东皇行处无人见,凭仗高枝著意青。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来临的景象。首句“濯濯清姿不易形,岭南霜树未凋零”生动描绘了春天到来时柳树的生机勃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岭南地区的柳树在冬天受到霜雪的侵袭,但它们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展现出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这里不仅赞美了柳树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的钦佩。
第二句“东皇行处无人见,凭仗高枝著意青”,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给柳树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东皇”在这里指代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东皇行处”暗示了春天的到来,而“无人见”则强调了春天的到来是如此的自然和突然。最后一句“凭仗高枝著意青”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机的欣赏和对春天到来的喜悦。
整首诗通过精细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顽强。陈恭尹用简洁的语言,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力量生动地呈现给了读者,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魅力和生命的奇迹。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观和情感态度,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