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州三百里,处处石如云。
何事云州去,清猿夜夜闻。
砂从勾漏得,路到岭头分。
别后思仁政,梅花是使君。

【注释】英德:陆英德,作者的朋友。勾漏:地名,在今云南曲靖市。岭头:即岭山,在今贵州毕节县。使君:古时称郡守为“使君”。

【赏析】首句是起句,写景兼点题。云州(今广西桂林)距英州(今广南县境)三百里,处处有如云的石头,写出了云州的险峻和秀美。

第二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为什么要去云州任职呢?因为那里有许多清猿(猿猴叫声清亮)。猿猴善于啼叫,古人常用猿猴来比喻人的哀鸣,这里则用猿猴的哀鸣声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悲凉和惆怅。

第三句写景兼点题,写云州的自然风光。砂是从勾漏(今广东新会)运来的,路到了岭头(在今贵州毕节县)分成了两条路。这两句既写出了云州的地理特点,又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第四句是过渡句,进一步点明送别的地点。别后思念仁政,而梅花就是使者的象征,梅花是冬天开放的花,它不惧严寒,傲立雪中,所以常用来象征坚贞不屈、高洁傲岸的品质。梅花又是春天到来的标志,所以又叫“报春花”,这里用梅花来比喻贤能的人。

第五句是总结句,照应前文。陆英德去云州,一定会做得很好,他一定能够成为云州的贤明之君。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离别之情,赞美了云州的自然风光和云州的长官陆英德,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